海漫评 | 家长“义工”进校园,家校合作要把握好度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学校开始恢复生机。在一些学校门口,不少戴着红袖章或穿着蓝马甲的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护学岗中。交通疏导、打扫卫生、活动策划、午托午休管理……各学校为了做好管理,纷纷征集各岗位家长志愿者。对此,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调查发现,过半家长害怕被“志愿”,超七成家长做过学校“义工”。

  从调查看,两项数据看似矛盾,实则又道出了当下的家校合作有走入误区趋势的现实。在超七成做过“义工”的家长中,大多数是受签到、拍照等约束,担心不去孩子会被老师区别对待,其中20%的家长遭遇学校偶尔强迫,更有9%的家长每次都被强迫做“义工”。如此情形,严重背离了家校合作的初衷,让“义工”头衔成了沉重的负担。

  家校合作,原本是为了拉近家长与学校及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家长能够“看见”自身责任,主动与学校配合:一方面与学校形成联动模式,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同行者,另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家长更多参与孩子教育过程,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教育生活,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孩子的成长,从而与学校凝聚合力。但从现实看,家校合作这本好经被一些学校念歪了,纯粹成了家长“义工”,而家长则成了学校减轻管理和教学压力的免费“工具人”,从护学岗到学校运动会、晚会活动筹备,再到帮忙打扫卫生等方方面面,这不仅没有拉近家长与学校及老师的距离,反而使之关系变得更为疏离,无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更易产生家校矛盾。

  固然,家长“义工”进校园是当下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探索,但把握好度才是关键。而这个度,首先就在于充分尊重家长的意愿,不能无限使唤家长“义工”,毕竟,家长“义工”只是一种有益补充,不可替代学校教育,其次在于家长参与合作的内容,倘若只是学校范围内事无巨细的“义工”服务,则失去了家校合作的真正意义。

  对学校而言,诸如帮忙打扫卫生等等事情,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这既能作为劳动课教学的实践课,也能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和能力。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有必要为家长搭建平台,允许并鼓励家长在合理的范围内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监督学校的办学行为,如此才能让家校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及开发校内资源,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更可以借助家长不同教育和工作背景,鼓励和引导家长在学校通过现身说法为学生们开设交通安全、毒品危害等课程。如此,既能丰富学校教育内容,还能增长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

  总而言之,家校合作要把握好度,充分探索利用好家长“义工”进校园这一资源,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集思广益,发挥聪明才智,更需要各方摆正自身角色定位,在各自角色范畴内履行好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在面对学校发出的征集邀请时,家长才不会犹豫、踌躇、担忧,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教育。(文/于平 图/郭昊)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漫评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