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热词看海南实践:坚持开放 勇于创新

  报告热词看海南实践·办好教育

  做好素质教育“加减法”

  让城乡学生都能更全面地发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0日讯(记者 黄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引起海南广大师生关注。海南近年来在素质教育上的建设成果是校长、老师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表示,将再接再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激动人心,催人奋进。”说起党的二十大报告,海口市海瑞学校副校长邢福泽难掩激动,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内容,让他感触颇深。

  2019年,海口市海瑞学校作为试点学校之一率先推出校内课后服务,孩子放学后在学校能有所学、有所乐,该举措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海口市海瑞学校校长张新槐指导低年级期末开展趣味游园闯关活动。(学校供图)

  如今,海瑞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越来越丰富,增加了舞蹈、声乐、篮球、足球、黏土手工、田径等特色服务,在更加有趣的课程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做好课后服务“加法”的同时,海口市海瑞学校积极做好“减法”——切实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从减少学生课外作业量,到规范考试内容和频次,再到提高课堂效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及学校管理者,我将主动担当,迎难而上。”邢福泽说,学校将结合校园文化特色,通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不仅城区学校,海南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同样在素质教育的滋养下健康、快乐成长。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校今年开设了独立的劳动课程。”海口市丁村小学校长王健介绍,请第三方机构进入校园给孩子上劳动种植课。

  一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菜篮,轻巧可移动,看着不起眼却装满了学生们的梦想。“各班共10节劳动种植课。我们为每个班级每个小组配备了观察记录本,每个小组每天都要派人前来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变化。”王健表示,希望孩子们通过一学期持续不断的观察、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明白劳动的不容易,并最终能享受劳动的成果。

丁村小学开展湿地教育课。(学校供图)

  此外,老师还带领学生走进湿地,开发了校本课程湿地教育课。王健说,学校将继续落实好“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课程,让孩子们更全面地发展。

  报告热词看海南实践·文化自信

  海口湾演艺中心打造城市文化印记

  聚文化之力 共筑城市发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0日讯(记者 陈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海口湾演艺中心自2019年12月31日重装开业以来,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组织演出近300场,接待观众约25万人次,已经成为海南最为活跃的文化演出场所之一。

  海口湾演艺中心开业至今,每一步的发展都享受着自贸港开放的红利。三年时间,谭盾、吕思清、杨丽萍、倪大红、戴玉强等享誉全国的艺术家,中央歌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顶尖艺术团体,文华奖、荷花奖、梅花奖等众多获奖作品都曾在这里演出,将海口湾演艺中心真正打造成了“精品艺术高地,市民温暖记忆,城市文化印记”。

  海口湾演艺中心还曾邀请国乐大师方锦龙、冯满天等人,通过武侠、二次元、黑场音乐会等流行元素,为传统国乐注入新的活力。促成中法合作大戏《雷雨》《雷雨·后》全球首演落地海南,引进了经典话剧《白鹿原》《红楼梦》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土壤。

倪大红等知名演员曾来海口湾演艺中心演出。(资料图)

  三年来,海口湾演艺中心策划了一系列演出活动,用文化共振城市发展,服务百姓需求。

  海口湾演艺中心总经理高斌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十年文化工作取得成绩,作为文化央企的干部,能够参与到这样一场深刻而又伟大的变革中,感到十分自豪。

  高斌表示,海口湾演艺中心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他们要根据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增强公共文化补给能力,引进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涵养城市文化气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随着自贸港建设不断深入,海南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我们将配合政府发展战略,立足海南,面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高斌称,对于未来,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报告热词看海南实践·新发展格局

  海南构建“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大好前景吸引优质资本和人才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0日讯(记者 汪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海南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忠诚践行者。”知名经济学者宋向清教授长期关注海南发展,见证了海南房地产调控成功闯关,经济结构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他认为,海南经过数年努力,已经实现了由海口三亚两极突进向“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同的深刻变革。

三亚中央商务区内一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中。(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武威摄)

  宋向清表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海南拥有政策、区位等优势。这几年,海南自贸港在制度创新、营商环境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领域均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以现代服务业为例,海南通信和信息等基础服务,金融、物流、电商、中介等生产和市场服务,教育、医疗、餐饮、旅游、免税店零售等个人消费服务,以及公共管理、公共卫生等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公共服务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宋向清分析称,尤其是离岛免税购物和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成为海南自贸港集聚人财物的金字招牌,已经并正在吸引着国内外的优质资本和优秀人才汇聚琼岛。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的收获更是显而易见。

  “洋浦有政策、区位、产业优势,儋州有城市功能和腹地优势,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对儋洋一体化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澳斯卡粮油项目在洋浦发展的两年,张慧感受到海南开放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正是看好自贸港前景,我们将在做大做好粮油业务的同时,着力布局航运板块,将利用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壮大公司业务版图。”张慧告诉记者,公司今年7月注册成立了海南澳斯卡航运有限公司。张慧说,随着儋洋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享受的政策红利也将更多,争取用3年至5年的时间推动粮油项目产值达到80-100亿元。

  报告热词看海南实践·现代化产业体系

  海南自贸港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坚持开放创新,让企业“轻装前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0日讯(记者 汪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谈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体验和收获,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以及医药类企业等业内人士干劲十足。

  近几年,海南自贸港交易场所建设进程加快,不断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海南自贸港集聚。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海知所)在产品与交易体系搭建、生态体系构建、市场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海南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海知所副总经理冯斌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海知所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冯斌表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推动服务贸易开放创新、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中具有关键作用,“海知所期待继续深度参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及数据运营、服务机构,形成以跨境贸易、投融资、证券化为特色的国际知识产权和数据服务业集聚区。”冯斌说。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成长迅速,特色和优势凸显。产值从2008年的80余万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33.22亿元,年平均增速89.28%……在海口成长壮大起来的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不仅是产业标杆,也见证了海南生物医药产业从一株幼苗到一棵大树。该司董事长刘文民告诉记者,海南医药产业在研发制造、流通销售等领域出台的准入政策都十分优渥,各类税收政策红利也加快释放。目前公司享受到企业和个人15%的税收优惠,以及“零关税”政策,大大节省了各类成本。

  报告热词看海南实践·高质量发展

  三亚中央商务区深化“放管服”改革

  数据赋能 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0日讯(记者 汪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着海南重点园区和相关企业,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三亚中央商务区注重数字赋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创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一建一码’数字化改革,全流程、全方位对项目建设进行‘数字画像’。”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建一码”即对所有园区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赋予一个二维码,监管、执法人员和社会大众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即可实时查询项目具备的各种证照信息、许可期限、监管信息以及信用信息。

三亚中央商务区工作人员为企业热心服务。(资料图)

  “过去,项目审批、监管、执法部门现场检查工作时,需企业提供相关许可证件后进行核对。”该负责人说,如今,相关部门可通过具体项目二维码随时扫、随时查、随时管,实现无事不扰企,有事扫码知。这样的改革,有效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共享与工程建设项目深度融合,可助推园区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亚中央商务区还依托大数据管理“海政通”“海易办”平台,形成“数据供给-场景应用-动态整合”闭环机制,实现以码调用审批要素、以码确认企业信用、以码验证审批结果,以码实现动态监管,推动许可信息、监管数据和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保障项目审批监管无缝衔接、良性互动。

  三亚中央商务区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数据赋能、协同联动、服务优化”为改革方向,完善数据共享,实现资源整合,放大改革效应,加快园区审批、服务、监管、信用数字化转型,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原标题: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热词看海南实践 坚持开放 勇于创新

责任编辑:吴婵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