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优质水稻盐黄香粳完成实收测产:亩产505.1公斤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团队选育的耐盐优质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27日在山东东营完成实收测产。“盐黄香粳”亩产505.1公斤,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达到优质米一级标准,将为促进我国盐碱地利用提供重要种源。

  “盐黄香粳”实收测产现场。(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供图)

  据介绍,我国拥有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提升盐碱地利用水平,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盐碱地利用的先锋作物。

  “耐盐性强、生育期适宜、优质不减产,这是培育适宜盐碱地水稻品种最重要的理念。”“盐黄香粳”选育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试验站站长王建林介绍,“盐黄香粳”在选育过程中很好融合了上述特点,尤其注重利用盐碱地环境促进次生代谢,提高大米营养品质。

  “盐黄香粳”实收测产现场。(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供图)

  2022年6月,研究团队在含盐量为6‰至8‰的盐碱地,采用旱直播方式对“盐黄香粳”进行了200亩连片种植,播种后灌溉淡水促进出苗。从7月份开始,全程采用排沟内含盐量为2.5‰至3.5‰的微咸水进行灌溉。

  测产专家组认为,“盐黄香粳”集耐盐、优质、高产于一体,能够适应含盐量为6‰至8‰的盐碱地和微咸水灌溉,建议加快品种审定进程,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新收获的“盐黄香粳”。(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供图)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于2022年在东营设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试验站,已集中示范了耐盐大豆、水稻、高粱、玉米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系),示范面积达1500亩。

原标题:耐盐优质水稻盐黄香粳完成实收测产:亩产505.1公斤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看天下

读懂中国放眼全球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