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路去年年底开通,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东方市东河镇南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永伟说,南浪村是一个小山村,湖边路建成使用后,村子告别弯曲的小土路,“村民不用再沿着山路到达镇区,收购商也能进村收购农产品,村民腰包慢慢鼓了起来。”
湖边路的建设,是东方实施农村公路“六大工程”的有力举措之一。近5年来,东方投入资金约13.6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六大工程”,修建硬化自然村道路237.6公里,开展窄路面拓宽、县道改造、危桥改造等,切实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东方广坝至南浪公路。东方交通运输局供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绍远
村民告别土路,走上“坦途”
湖边路于2019年开工建设,2021年年底建成,公路全长6.25公里,路基宽度7.5米,途经广坝、南浪、俄贤、保眉、保隆等多个自然村。
路通财通。张永伟说,村子主要种植橡胶、花梨木、芒果等。如今,湖边路开通了,村民出行便利,外地收购商顺利进村收购农产品,“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今年提高至8000元。”
东方广坝至南浪公路。东方交通运输局供图
“目前村子积极发展原有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张永伟说,道路顺畅给村子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东方的一个非遗项目有望落地南浪村。
在东方,农村公路的建设,承载了许多村民的期望。东方天安乡温村种植户高铭鸿说,今年建成的陀牙路,圆了村民几十年的出行梦,“以前出行要绕道走土路,路窄且陡坡多,到乡政府要走上60公里,道路修好后,只需20公里就能到达。”
东方东河镇广坝至俄贤岭风景区旅游公路。东方交通运输局供图
陀牙道路项目于2020年开工建设,今年10月底通车,道路全长15.11公里,路基宽度7.5米,途经罗旺、短草、青山、陀牙、温村、公爱村等自然村。高铭鸿种植的2000亩黄花梨就在陀牙路附近,“运输便利,节省了成本。”
高铭鸿说,陀牙路开通后,村民种植的水果、蔬菜等,可以直接拿到天安乡售卖,也有收购商进村收购,收入明显比以往增加了。
天安乡陀牙至罗旺旅游路。东方交通运输局供图
东方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蔡永辉介绍,目前,东方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23.67公里。其中,国道76公里,高速公路60.612公里,省道118.527公里,农村公路2168.526公里。此外,东方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交通运输行业城乡融合及乡村振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路网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一体的运输网络服务体系
近年来,围绕农村公路“六大工程”,东方不断提升城乡客运、货运、农村路网等重点项目服务质量,通过路网优化升级,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完善公路客运站体系,消除群众出行障碍等举措,逐步构建集约化、规模化、城乡一体的运输网络服务体系。2021年7月,东方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是海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县。
东方天安乡陀牙至罗旺旅游路。东方交通运输局供图
东方汽车站毗邻东方高铁站,是国家一级客运站,且是全省最大的市县汽车客运总站。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出行,东方开通23条公交线路,投放公交175辆,覆盖181个建制村。城市公交线路不断向周边乡镇延伸,形成了干支相连、辐射镇村、贯通周边的城乡一体化网络,城乡两级运营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
“我们通过资源优化整合,构建了全新服务体系。”东方交通运输局局长袁慧华说,经过资源优化,东方客运发车总班次从之前1840趟次增加到2346趟次以上,最高可达2842趟次,更加方便群众出行。东方公交票价平均下浮40%,节省群众出行成本。2020年,东方接待游客125.3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25.24万人次,入境游客410人次。
东方东河镇广坝至俄贤岭风景区旅游公路。东方交通运输局供图
袁慧华介绍,东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等级,建制村通客车率100%,自然村通车率达90%以上,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客运配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有效缓解,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市交通运输局同步推进客运站场与农村候车亭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交通运输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建设完成1个乡镇客运站场与71个农村候车亭。下一步,该局将通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扩大公交服务区域,推广新能源车辆使用等手段,持续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提升群众出行质量。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