捎话上两会|广开“财路” 智慧治水 海南“六水共治”还可以这么做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周静泊 谭琦 王康景 王燕珍

  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桩桩件件,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海南“六水共治”一年来,成效如何?还有哪些民生痛点有待解决?2023年海南省“两会”现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问政海南帮帮团记者把海南人民对于治水的关注捎带上会。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聚焦市民关注的城乡污水治理、提升监管效率等话题积极建言,集智献策。

  “六水共治”一年 成绩如何?

  “‘六水共治’不是一句口号,过去一年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后,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海南省人大代表刘柰妤是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说起海南“六水共治”一年带来的变化,她深有感触。

  大安镇河流丰富,水库数量居乐东之首。过去,大安镇的河道饱受水浮莲困扰,河流淤堵情况时有发生。海南启动“六水共治”后,大安镇开展水浮莲清理百日大战,河道水库水质明显改善,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河道、水库变得清澈,居民生活幸福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大安镇解“水浮莲之困”,只是“六水共治”工作推进过程的一个缩影。

  新海南客户端记者从海南省水务厅了解到,过去一年来,海南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六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全面建立省、市、县治水领导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治水项目清单管理、滚动推进,以“五个转变”助推共建共享治水新格局。各市县积极谋划实施“以水养水”项目,传统、EPC+O、PPP、EOD、配建等模式齐头并进。据海南省治水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推进治水项目超700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19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目标。

  保梅河昔日“臭水”变清水,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记者 程小丹 摄

  经多方共同努力,海南“六水共治”取得喜人成效,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以下这组数据中可窥见一斑:

  2022年1至11月,海南全省193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I-Ⅲ类)为94.4%,同比上升2.2%;劣V类比例为0.5%,同比下降1.1%,达成2022年优良率92%及以上、劣V类比例控制在1%以内的目标。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9.67%,达成2022年优良率99%的目标。88个城镇内河(湖)水体104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1.3%,同比上升0.9%,达达成2022年达标率90%目标。

  城乡污水治理 有何妙招?

  新一年,海南应如何继续抓好“六水共治”工作?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刘柰妤认为, “治污水”是“六水共治”攻坚的主战场,农村生活污水如何有效治理是一大难题。

海口美兰区三江镇乐堂坡村罗雅河正在进行水浮莲清理。

  “可以将农村污水处理站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工作来做,对自然村进行全覆盖。”刘柰妤建议,村级污水处理站建设应立足地方实际,科学确定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推广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管理简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

  刘柰妤提到,在未来的“六水共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河流以及水库周边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控制水库河道周边农作物肥料的使用,鼓励集中收运处置农村垃圾,开展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整治,并加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针对城市污水治理,代表委员也有话说。

  海南省政协委员刘强认为,“六水共治”对海南老百姓人居环境、投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务、环保等各个部门应联合协同“作战”,下真功夫找出仍然存在的一些乱排污水的“源头”,坚决予以打击,并要求相关责任方落实整改措施,实现“达标排放”。此外,城市污水排放的量与目前的污水处理容量是否匹配,也需要综合仔细分析,合理、及时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满足雨污分流,应治尽治的条件。

  “这方面的工作也是相关领域政协委员可以积极着手调研、提供对策建议的,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科学可行的方案。”他说。

  工程融资有策 小财力也能办大事

  六水共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进治水工程虽所费不赀,但势在必行。

  治水资金如何“开源”,以有限财力办大事、实现大作为?

  海南省政协委员符永岸建议,除了争取中央对口资金支持与统筹省级预算资金的使用,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外,还应激活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实现水生态治理和产业经济联合共振共赢的治水新路,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比如,市县主城区所在地的内河污水治理和滨水生态修复,在市场能够配置水生态治理形成自然资源生态价值产品的区域,可以因地制宜考虑采用EOD模式(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导入新产业或新业态。此外,还应创新“六水共治”专项投融资政策,通过制度集成创新,突破“六水共治”工程建设的特色化专项投融资政策,激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共同参与打通海南小财力办大事的“梗”,由“单项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

  “在一定意义上,投融资政策有多大突破,直接关系着‘六水共治’工程能够有多大作为。”他说。

  科技助力治水 依托5G技术提升监管效率

  据海南省政协委员刘云调研,海南省河湖管理工作不断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但河湖“四乱”等问题仍屡见不鲜,仅在2020年,全省开展常态化河湖“清四乱”行动达914次,参与行动16055人次,排查了782个“四乱”问题。

  为有效减轻水环境巡查工作强度,提高水环境监管工作效率,刘云认为,海南有必要建立高度智能化的水环境监控监管系统,与人工巡视、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及时查处河湖“四乱”、入河排污、近海污染、人员溺水、非法取水等监管问题,实现对问题的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建议依托智慧海南整体方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铁塔站址资源,建设海南‘5G超高清高位视频监控一张网’。”刘云认为,海南还应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推进高位视频监控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大力扩大高位视频监控在多行业领域的应用,既能解决当前六水共治河流监管问题,又能解决林业、国土、大气等行业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一源多用”,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推进服务高效化、治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形成海南省山水林田湖草典型生态监测系统,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全覆盖监测模式。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陈倩柔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