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关键

  近日,来自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这是过去在农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西部地区土地贫瘠,种地收入微薄,外出务工只要勤恳工作,就能稳稳妥妥拿到工资,保持比较稳定、可观的收入。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持续加大就业帮扶,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

  首先,就业帮扶是增加脱贫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全力确保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各地应加强劳务输入大省的协作,持续以“点对点、一站式”方式输转各类务工人员。同时,进一步深化已开展劳务品牌的合作和推介活动,不断探索扩大输转就业新渠道,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稳定就业岗位,维护合法权益,让务工人员留在当地。此外,要深入挖掘省内劳动力资源,引导更多城乡劳动力在省内有序流动。

  其次,让就业工厂发挥更大作用。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扶贫车间为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老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一批有规模、运营好、效益稳的扶贫车间转型升级成了乡村就业工厂。各地要在乡村就业工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发力,解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就业工厂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升级和市场营销方面不断优化,以更完备的自我造血能力、过硬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规模。要让扎下根、能发展、进入良性轨道的乡村就业工厂不断释放动能,帮助更多农村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提高收入,防止返贫。

  最后,要做好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和兜底保障人群的就业。技能是农村劳动力稳就业的制胜法宝,要通过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村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并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康养、电商等技能培训,以及托育、护理、康养和家政等民生领域紧缺职业的技能培训,让更多脱贫家庭年轻劳动力以“一技之长”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只增不减,及时做好人员退出和补充调整,空缺岗位优先安置弱劳力、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在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等基础设施项目中,优先吸纳当地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参与建设,有效扩大就业容量。

  总之,只有把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保证就业帮扶政策高质量落实,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乡村振兴见实效。

原标题:稳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关键

责任编辑:沈秋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常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