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假期,电影《满江红》火了!很少涉猎“喜剧”的张艺谋导演,用一部喜剧电影将一个严肃的历史题材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电影的放映,产生了很大的“后劲儿”:首当其冲的就是票房成绩,截至1月31日,《满江红》票房已超34亿元,可见观众对电影的认可;另一方面,大家对抗金名将岳飞的崇敬以及对奸相秦桧的愤懑之情更加浓厚,甚至还掀起又一波“打秦桧”的热潮。
这不,近日,在河南周口太昊陵景区岳忠武祠(岳飞观)景点,游客打“秦桧”等“五佞臣跪像”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名游客在岳飞观游览过程中,突然情绪激动,站到岳飞观前的香炉上高喊:“还我河山。”景区工作人员再三劝阻,该游客非但不听,还强行掀起遮盖香炉的铁板,去砸打秦桧等铸铁跪像,并站在跪像台基上喝问:“下一个谁来?”随后,该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强力劝导下离开了现场。
对于这件事,大家看法观点有所不同。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也学过唯物辩证法中的“两点论”,就是说看问题要全面。对于“砸打秦桧跪像”这件事,自然也不能单纯地用“点赞”“肯定”“批判”“反对”等词汇一概论之。
对于“砸打秦桧跪像”,其实并非第一次发生,最典型的,就是杭州岳庙的秦桧像,800 多年来因为有人经常击打损毁,已经重铸了 9 次,甚至还有游客脱鞋抽打秦桧等跪像。由此可见,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和基因中的“忠奸善恶”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华夏子孙。无论是“砸打”还是“抽打”,其实都是对专权乱政、投降卖国等历史人物和无耻行为最直接的情感表达。这么来看,不少人对待秦桧等跪像的态度和一些过激行为,可以说是“事出有因”。说真的,笔者心里,其实也有无数次的冲动,想狠狠抽两下。
因为有这样的民族情感,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电影《满江红》最后,演员们朗诵《满江红》这首词时,不少观众热泪盈眶。
但理智地讲,对于砸打跪像这种行为,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这不是单纯的情感立场表达,而是一部分人借着为历史人物鸣冤叫屈,继而宣泄负面情绪、破坏公共财物、扰乱旅游秩序,如此“打秦桧”,万不可取。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厚植家国情怀。岳飞与秦桧,这一对常被我们放在一起对比的历史人物,很显然在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上是对立的存在。不少人会将学习岳王爷和砸打秦桧像的行为,作为自己家国情怀的外在表现。但日中则昃、物极必反。当下文明社会,任何不加约束的情绪宣泄和过激行为,比如部分游客在公共场合大叫大嚷、破坏财物,只会有损那份真挚朴素的情感。破坏社会公共设施,影响其他游客旅游体验,绝不是崇拜和缅怀民族英雄的最好方式,更非社会文明的进步,不值得提倡,更不该效仿。
人们常说“杀人诛心”。对于秦桧之流,其实有很多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态度,行为一旦过线,则弊大于利。所以说,“打秦桧”绝不在行为,而在于内心。当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遵守社会公德,勤于内在修炼,那对于岳飞,未尝不是一种敬仰,而对于秦桧,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鞭挞”。(新海南评论员 冉苗俊)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