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真相大白,应该因此反思什么

  

  2023年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举国关注之下,胡鑫宇事件终于真相大白。从新闻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来看,胡鑫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在失踪前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胡鑫宇在录音笔中录制的两段音频,也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

  胡鑫宇悲剧令人扼腕,以制造谣言博取关注的做法则令人感到愤怒。据介绍,公安机关已梳理掌握网上杜撰虚假事实、制作虚假场景、炮制虚假录音、拼接监控视频、假冒事件当事人等五大类共计120余种虚假信息。其中,陈某贵为博眼球、引流量,假冒“光头”老师,拍摄威胁家属私了的视频上传网络,影响极其恶劣,目前检察机关已依法对其决定逮捕。

  数月来,无数人高度关注胡鑫宇事件,大家不仅想搞清楚事实真相,而且想搞清楚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大量虚假信息的出现,不仅给胡鑫宇的家属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而且带偏了网络节奏,干扰了公安机关正常调查和搜寻工作。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共情绪既不是绑架民意的道具,更不是随意收割的“韭菜”。对于那些以谎言制造爆点、收割流量的营销号来说,有必要依法予以严惩。

  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的同时,不得不提,当地在调查处理胡鑫宇事件时存在明显的瑕疵,而这也是网络谣言趁虚而入的重要原因。如果说搜寻工作中的疏漏,给网络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则使网络谣言肆无忌惮地扇动“蝴蝶的翅膀”。

  针对复杂事件,有效的舆情应对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去梳理出真相;无效的舆情应对是把复杂问题复杂化,任凭网络传言满天飞,权威信息发布千呼万唤不出来。令人遗憾的是,此次事件显然属于后者。在公众眼里,所有细节都是还原事实真相的一部分,大家不仅想要得到一个正义的结果,而且想要见证公平正义是如何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只有充分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才能彻底铲除滋生网络谣言的土壤。

  坦白说,当地能以央视直播的方式披露调查真相,接受记者采访,这体现出了底气和勇气。不过,如果当地能够早点有底气去面对网络质疑,有勇气去披露客观详细的信息,也许就不至于陷入后来的被动局面。通过胡鑫宇事件,不仅有必要反思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而且有必要反思公共管理如何引导社会情绪。两种反思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新海南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南海网评论投稿邮箱:sp0898@163.com 欢迎广大评论员积极投稿。
责任编辑:沈秋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