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纪委监委再次对破坏营商环境“亮剑”,一次性通报了六起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每一个案例都是真名实姓,也都公开了对相关人员的党纪国法处理,彰显出海南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释放了对破坏营商环境的党员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的强烈信号,对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营商环境是不折不扣的生产力,创一流营商环境也是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海南对标国际高水平营商环境规则和国内先进经验,以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出高质量发展“强磁场”效应,吸引越来越多中外企业投资海南,越来越多人才涌向海南,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总的来看,海南建省时间短,发展底子薄。虽然这些年步子迈得大,2022年营商环境全国排名前移4位,但国内发达地区同样在大刀阔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步子同样迈得很大,海南与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仍有不小差距。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海南提出的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的目标,海南还需继续爬坡过坎。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中就着重强调,海南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打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努力使营商环境成为自由贸易港的突出优势。而在2023年的海南两会上,也明确将实施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计划,推进更多民生和涉企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和“全省通办”“跨省通办”。
可见,海南正在紧抓自贸港建设机遇,努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此时,每一个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都不能抱有图“安逸”的心态,工作存在懒政怠政,也不能选择“躺平”,遇事躲事推责,更不能干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径,这些行为都是对优化营商环境大局的破坏,对海南自贸港建设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预料。从此次通报的具体案例涉及人员看,有省直部门副厅级领导,也有副厅级副市长,级别不可谓不高,足见海南对破坏营商环境“亮剑”是认真的,不论是谁,职位多高,只要敢于破坏营商环境,都将受到严惩。当然,换个角度看,高级别干部对营商环境的破坏影响更巨,透过这些案例,省纪委监委更需再接再厉,特别是要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监督。
对破坏营商环境“亮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期待海南持续推动监督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继续及时向社会通报典型案例,传递破坏营商环境必被查处的威慑力,同时加强与媒体、社会大众的合作,通过诸如随手拍、随时曝等方式,让破坏营商环境者无处遁形,倒逼各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履行好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南海时评评论员寇振宁)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