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在省人社厅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专题研究解决企业用工诉求,在座谈会上,受邀的农业、旅游业、餐饮业等30多家企业负责人纷纷“吐槽”,与会的多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从市场角度进行分析,省人社、教育、营商环境和就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则结合各自职能作出回应并提出“对症下药”的措施。
提出问题的敢于说“痛点”,答问的能够正面回应且提出“对症”措施,如此“病理会诊”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其实在医疗领域,每当遇到疑难杂症,医院常常会组织一场多专业综合的“头脑风暴”,这对病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确诊疾病,找出痛点和问题所在,才能对症治疗。而这场座谈会,也恰恰如同一场营商环境领域的“精准会诊”这般,是医疗领域“病理会诊”的一次活学活用。从参与“会诊”的人员看,既有企业负责人,也有人力资源业界精英,更有人社、教育等多个职能部门,尽显了会诊的专业性、多层次、广参与,对破除营商环境堵点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相关对症措施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对当下的海南而言,就是迫切需要多一些这样的“精准会诊”。毕竟,营商环境存在的堵点问题可不止企业的用工问题,还存在于方方面面,就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问题核查工作小组日前组织海口市相关部门拉出的问题清单看,便涉及财政欠款、市场准入及公平竞争、用地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不少超过3个月以上未办结。可见,海南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2025年要实现“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留给海南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是时间紧迫,越是需要采取一些超常规举措,而开展多专业、多层次、广参与的“精准会诊”,自然是更快更好破除营商环境堵点的超常规举措,它不但能够精准解决问题,还能调动起企业群众参与营商环境的热忱。
自然而然,在探索营商环境破堵“精准会诊”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通过全面梳理营商环境堵点问题,找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通过“精准会诊”找出问题所在,对症拿出解决办法,尽快实现从单个堵点问题的攻克,到存量问题的批量解决,再到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控制问题增量,从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除此之外,探索营商环境破堵“精准会诊”还应当将会场多多放到一线去,深入到企业和群众中去。当前,海南正在“厅局长走流程、促营商环境提升”活动,不妨以此为契机,让厅局长们与基层一线的企业和群众来一场场“头脑风暴”,以切身体验对存在的营商环境堵点进行逐个“解剖”、挨个会诊,推动营商环境破堵。(南海时评评论员 肖时平)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