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3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继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粮食产量目标以来,我国连续第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粮食产量目标,布局14亿人的“饭碗”大事,对气候等优势明显的海南而言,更是无法回避的责任。
尽管海南耕地面积并不大,粮食产量并不多,但海南有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优势条件。过去这些年,海南在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打造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国家冬季瓜菜生产、热带水果生产、热带作物生产、现代渔业生产、特色畜禽生产等六大基地。这其中,特别耀眼的是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如今已然成了“中国优良种子的摇篮”,据统计,我国有近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每次品种更新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每年,数千万公斤优良种子,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南繁育种基地借助海南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科技力量有效保障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自然,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着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挑战,还远不能轻言过关。也因此,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强调粮食产量目标。由此来说,海南肩头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海南担当。
对于海南来说,替群众守住“粮袋子”,最重要的是在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领域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持续做大做强六大热带农业“特色名片”,特别是确保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并充分利用热带资源优势,开发出更丰富多样的粮食品种,满足国人日益增长变化的消费需求。(南海时评评论员 于平)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