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子遥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营企业”再度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求“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为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营企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海南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探索出台政策举措,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也全力服务自贸港建设,从多领域为海南注入发展动能,发展共赢的画卷日渐明晰。
制度安排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长期以来,海南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早在2018年6月,海南便推动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优化法治政务与市场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等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曾出台十条投融资便利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以实际措施助力民营经济纾困。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也有了新时期的新发展与新需求。去年6月,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审时度势,针对性地起草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45条,着重提出对民营企业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因所有制形式不同,设置或者变相设置差别化市场准入条件以及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条件;不得区分营利性的民营企业和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在相关领域准入上设置区别条件。同时,还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行政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重大项目建设等,这些措施都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不谋而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省民营市场主体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今年1月召开的海南省两会上,海南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龙丁敏便积极为省内民营企业“站台”。她建议,海南应继续发挥民营经济在自贸港建设中的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把握自贸港建设机遇,坚定干事创业的信心,在自贸港建设中建功立业。
自贸港红利助推民营企业腾飞
依托自贸港区位与制度优势,近年来民营经济在海南的活力不断释放。海南省工商联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96.89亿元,占全省同期GDP的69.4%,同比增长11.8%。民营经济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210.90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82.8%,同比增长22.2%,为海南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主体,在自贸港的贸易领域同样表现突出。据了解,2022年,全省有实际进出口业绩的1545家企业中,1366家为民营企业,占总量的88.4%,进出口总值达全省总值的47%,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海口海关3月8日刚刚公布的今年前2个月海南外贸进出口情况也显示,今年前2个月海南民营企业进出口193.3亿元,同比增长66.9%,占比达56%,仍是省内最大外贸主体。
依托自贸港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策导向,海南民营企业在服务贸易领域也不断探索发力。
2019年4月正式落户海南生态软件园的众合天下是一家数字经济领域的服务型民营企业,主要为数字经营平台提供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行业自由职业者的人力资源服务,是2021年的海南民营企业十强之一。在该公司总经理张轶看来,通过制度创新以及营商环境的优化,海南正释放出更加开放的活力,整体面貌的转变更使得省内民营企业收获良多。
“我们注意到,如今自贸港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多方面都在持续向好发展,对外更具吸引力了,也有越来越多的平台企业来到海南落户发展,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这对于我们服务型民营企业而言就是最大的市场红利。” 张轶说道,“随着海南逐步成为各类经济形态发展的沃土,我们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助力海南的发展与兴盛。”
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自贸港建设
近年来,海南还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到自贸港发展建设中,多角度从各领域为海南贡献民营力量。
在海南的乡村振兴事业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农村地区致富增收。如立足儋州市的海南儋州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建设自有示范种植基地、设立消费扶贫专馆以及乡村旅游集散中心项目等方式,已经帮扶了儋州南丰、白马井、峨蔓等5个乡镇的42个村庄,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全产业链种植联盟,有效助力当地农民致富增收;落户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的“燚界·漫创社”创业孵化基地也着力将当地打造成“动漫小镇”,不断延伸动漫产业链上、中、下游, 以产业扶持为核心,推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我们在昌学村落户后,便通过积极向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稳定增收;作为一个轻资产属性的公司,我们还投入了近1500万在村里改造民房为产业人才的入驻提供配套,为当地村民创收947万。”“燚界·漫创社”创始人易慧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根当地,拓宽市场业务,实现发展共赢。”
据介绍,在海南的引导与推动下,2022年共有820家省内民营企业参与到1137个“兴村项目”中,全省141家企业(合作社)和157个村庄(其中包括脱贫村85个)开展村企结对帮扶,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务实拼搏的民企力量。
“民营企业对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们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以及改善民生、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表现,都体现出它们巨大的创造力、创新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韧性,是自贸港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自贸港未来的运作也有着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近年来海南正在持续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相当成效。下一步,海南应继续坚定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来推动工作持续展开,让民营企业进一步在海南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还需通过不断地完善民营企业的相关制度安排与法律保障,打通民营企业在实际经营当中遇到的阻碍,逐步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能够享有同等的市场权益与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更多尊重与认可。”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