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南海时评:让人才竞相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共同书写,要将各方英才集聚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让更多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优秀人才在农村“沃野”上策马奔腾、建功立业。

  当好“贤伯乐”,广纳贤才,打造乡村人才“新高地”。“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乡村振兴孕育着无限可能,广阔乡村大有可为。乡村要实现振兴,就要广开“招贤纳士”之路,夯实人才“根基”,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人才需求导向,从“内派、外引、内育”上下足功夫,打破地域、户籍、年龄、性别等限制,让精通产业发展、信息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各类人才聚集到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成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强大支撑。要大力开展“引凤还巢”“乡贤大会”等人才招引活动,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创业青年、成功企业家、乡贤能人等返乡创业、反哺家乡、服务家乡。同时,也要注重从长期投身农业一线的种养殖大户等群体中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真正使各类人才找到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价值。

  建好“孵化器”,多措育才,激发乡村人才“内动力”。要注重农村人才能力素质提升,面向乡村领军人物、致富带头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各类经营企业主体等“领头雁”,采用“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培训方式,通过专项短训、学术交流、派出进修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要鼓励职业教育布局和乡村建设需要衔接融合发展,紧盯乡村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农村源源不断培育输送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乡村振兴人才。同时,要加强年轻干部、优秀人才一线“蹲苗”,通过“上挂+下联”等模式,让年轻干部人才既能在田间地头一线“经风雨、壮筋骨”,也能在上级机关“见世面、长才干”,不断激发乡村优秀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筑好“暖心巢”,诚意留才,厚植乡村人才“肥沃土”。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人才要“招得来”,也要“留得住”,要着力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强化人才服务,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政策待遇等机制保障,在资源上提供支持,在生活上给予奔头。帮助人才解决好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后顾之忧”,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真心实意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暖心服务”,让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当中。同时,要加大典型培树和宣传力度,增强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各类人才能够“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郝天林)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地评线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