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腿发力走好课后延时服务

  作为“双减”配套政策,课后服务“上线”已两年多。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是“5+2”模式,即每周5天延迟2个小时。从实践反馈看,延时也非易事。“能不能给老师减减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由于都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很多家长无法按点接送孩子,也无法解决孩子的午饭问题。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向学生提供早餐、午餐和午间住宿及课后兴趣班等校内课后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和适当收费的方式,对有能力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两相情愿之事,理当提倡扶持。

  家长的共同期盼是,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课后环境。有人认为学校应该管起来,但学校之间条件不一样,一些学校的确也有难处。有的学校老师负担本来就重,雪上再加霜,恐怕真的承受不起。既然社会托管服务以前已经在做了,政府部门需要做的就是规范好市场,能有统一的部门来管理,让机构有个指引,知道应该到哪些部门备案,怎么做才符合规范,服务有哪些标准,并且做好年检,让家长可以根据年检结果来挑选符合自己需求的托管机构。有了政府部门那双有形的手,家长悬着的心自然会落地。

  小学生课后服务要办得叫人放心满意,必须从实际出发,怎么办合适就怎么办。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制定标准、加强监管,然后由社会第三方进行课后托管,符合当前行政改革的大方向;而通过财政补贴,由有关部门量力而行组建和培训托管机构,这种模式也不妨尝试。在从业人员构成上,可以考虑由退休老师、社工、义工来组成,发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促动作用,低成本、社会化。一方是“双上班族”家长的迫切需求,一方是学校老师的实际困难,只有抓住“主流”,用好“分流”,课后服务才能做出最大公倍数,释放最大获得感。

  开展课后服务,主要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习和成长,同时又能为家长分忧。在实践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诉求和意愿,都应该考虑到,找好平衡点,这一福利性安排才会有可持续性。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不好搞“一刀切”,只能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原则,当然可以选择学校为主要载体和场所,同时还应鼓励有资质和条件的社区、青少年宫等公益机构参与学生课后服务,广泛吸收相关单位和志愿者提供公益性服务活动。多措并举,分担责任,在保证课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既为家长消除后顾之忧,又能为老师减负。(张全林)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社会长焦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