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纳欢歌·奔“现”记 | 五指山下的合唱团 唱响博鳌国际大舞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洪旭

  “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还想见。朋友哎!好久不见真想见,朋友哎!见到朋友心喜欢,心喜欢......”

  3月30日晚,一群来自海南省五指山市的黎族苗族孩子,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活动中,唱响了全新改编的海南经典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孩子们清澈的声音,宛如天籁,与会嘉宾们静静聆听,沉浸其中,感受朋友久别重逢的欣喜。

  3月30日晚,一群来自五指山的黎族苗族孩子,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唱响了全新改编的海南经典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记者 李昊 摄

  从五指山出发 首次站上博鳌国际大舞台

  这是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首次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一国际大舞台上演出。现场,孩子们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唱歌时他们的眼睛里透着光,身体随着音乐和歌声律动起来。

  今年10岁的王茹涵是一名黎族孩子,3岁时就跟着母亲学唱黎族山歌,曾多次参与演出,但这次的舞台最大,她也是此次表演的领唱之一。“我喜欢唱歌,喜欢听音乐。”王茹涵说,知道将在博鳌演出时十分激动,为了演唱得更好,跟着老师和同学们刻苦练习。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受访者提供

  3月28日,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40多名孩子和6名带队老师,从五指山市水满乡出发,绕过蜿蜒的山路,经过3个半小时,来到了200公里外的琼海市。

  安排好住宿、吃完晚餐,已是晚上七点多。尽管驻地酒店没有大型舞台,也没有背景音乐,他们就在酒店二楼大厅开始排练。

  即使没有背景音乐,他们合唱也足够美妙。

  “训练一次都不能落下,有空就要练。”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声乐老师杨纯说,这些孩子们小,唯有多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尽量每个动作都要规范。

  杨纯是海南省合唱协会会员,原海口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她的歌声圆润,音色甜美,具有丰富演唱表演功底,舞台形象典雅大气。训练中,她对孩子们要求十分严格,有的孩子好动、说话,她就直接点名提醒。被点名的孩子一激灵,立即归位。

  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唱歌。受访者提供

  当发现孩子们站位太挤、间距不够时,杨纯老师举起右臂,从前排孩子们面前画一圈:“老师的圆规来了,距离、距离!”孩子们立即调整位置,保持距离。

  “走上舞台脚步要轻,不能有说话声,退场时也是如此。”杨纯叮嘱孩子们要做好自己的动作和演唱部分,充分展示海南黎族苗族儿童的活力和精气神。

  当晚的排练持续一个小时,从晚上8点至晚上9点。排练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老师们反复催促才回屋休息,“今天大家坐车辛苦了,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去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大舞台上排练。”

  从6人到45人 毛纳村村企成立童声合唱团

  这些身穿黎族、苗族服饰的孩子,最小的7岁,最大的11岁,都是来自五指山市水满乡的黎族苗族儿童。

  3月30日晚,一群来自五指山的黎族苗族孩子,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唱响了全新改编的海南经典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记者 李昊 摄

  唱歌对于他们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有的父母也喜爱唱歌和表演。但是,如何科学地发声,如何把歌唱好又不唱坏嗓子,则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训练。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成立解决了这一问题。

  去年5月,海南省外事办提议创建合唱团。作为海南省外事办下派驻水满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毛纳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高力,经过多方调研和沟通,在五指山市委宣传部和市教育局支持下,由毛纳村集体企业(海南一八六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策划,于2022年8月成立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合唱团设在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

  3月29日晚,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进行最后的彩排。记者 李昊 摄

  “我们希望通过合唱团展示当地黎族苗族特色,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高力说,为了找到专业的合唱团老师,他与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沟通后,该基金会两名音乐支教老师——声乐指导老师杨纯和钢琴老师、作曲家刘旻,到五指山市教孩子们唱歌。

  去年8月2日,杨纯和刘旻老师一起到了水满中心学校,开始为合唱团选人。当时,学校成立合唱团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踊跃报名的消息,已提前发给了学生家长。

  “当天第一批主动来报名的人只有6人,后来我去班上一个个挑人。”杨纯说,当时很多孩子对合唱团不了解,也不知道什么是合唱。

  如何选人?刘旻表示,学生们来报名后,要考核他们的声线、音乐感、节奏感,以及他们对音高的敏感度。根据他们的声音分高声部和低声部。有的孩子想参加,但声音不太好;有些孩子声音还不错,但又不愿意参加。

  王茹涵是主动报名的,她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小演员,因为她妈妈经常带着她参加各种演出。“她性格很活泼,长得也挺好看,大大方方。”刘旻说,因为小孩平时唱民歌比较多,高亢的唱法把嗓子都快唱哑了。参加合唱团以后,老师培养她合唱,训练科学地发声,不断增加音乐素养,现在变得好多了。

  3月29日晚,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彩排结束,开心地向镜头打招呼。记者 李昊 摄

  “我喜欢唱歌,跟着电视里学的。”7岁的王燕薇乖巧又可爱,深得杨纯老师喜欢。每个学生报名参加合唱团,杨纯首先让他们唱一首《小星星》,以此来判断他们的乐感、音准和音色,随后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发声,王燕薇虽然年纪小但发声很好。她的姐姐王燕琳也是合唱团的一员。

  “以前招人很难,现在很多孩子都想进来。”杨纯说,合唱团成员从最初的6人,现在增加到了45人,全部由水满中心学校一至六年级的黎族苗族小学生组成。

  持续开展合唱教育 走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道上

  “第一次训练辛苦,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辛苦了。”王燕薇说,因为喜欢唱歌,每次放学后她都十分开心。

  平时,合唱团一般在下午放学后开始训练,从下午4点训练至下午6点。然而,这个长期的训练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坚持,有学生因为觉得累而中途退出;也有学生退出后因为不舍又回到合唱团。

  六年级的王继红是一名黎族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会唱《五指山之歌》《捡螺歌》等多首黎歌。因为喜欢唱歌,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合唱团,但面临小升初的压力,父母让他以学业为重,参加合唱训练3个月后,选择了退出。

  “当时觉得可惜,会唱歌的(孩子)都走了。”杨纯老师说,平时的合唱中,王继红是她的“黎歌老师”,一些黎歌的唱法,她还要向王继红请教,学会了再教其他同学。

  3月29日晚,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彩排结束,在休息室里玩起游戏。记者 李昊 摄

  得知王继红中途退出后,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校长王有志找他谈话,“唱歌影响你学习吗?”“有点,时间不够。”王继红回答。

  “你把唱歌当作一种学习,你就会学得更好,也会变得更加阳光,比别人多一项技能和爱好。”知道王继红喜欢唱歌,王有志耐心地动员后,让其听从内心选择,最终王继红又回到了合唱团。

  从去年8月成立至今,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已排练完成了《久久不见久久见》《毛纳幸福謡》《我是五指山人》《水满謡》《放牛调》《请喝一杯黎山茶》等10多首合唱作品。

  其中,这次合唱全新改编的海南经典曲目《久久不见久久见》,从排练到演出,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但合唱团成员们排练十分刻苦,老师和学生们都充满了信心。

  对于合唱团的未来发展,作曲家刘旻建议,希望学校把合唱教育作为一个教学课程全校普及,就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样,在全学校进行合唱教育,给孩子们留下童年时代的特殊记忆。

  “合唱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触发学习的兴趣。”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校长王有志表示,有的学生以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加合唱团后上课积极、各方面都有提升,未来希望把合唱团教育常态化,让更多的孩子从五指山下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希望能吸引各方支持,把这事儿持续做下去,常态化开展合唱教育,并将其发展成学校的教学特色。”五指山市水满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毛纳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力说,五指山市水满乡的黎族苗族孩子能站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大舞台上,向各国宾客展示海南黎族苗族特色文化,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将来要持续做好合唱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不断发展。

  总策划:胡续发

  策划:纪燕玲

  执行策划:胡诚勇 郭祖莹

  执行协调:符金花

  记者:王洪旭

  摄影:李昊、 曹志

  设计:符爱华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马玉琴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