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医药两种疗法被纳入非遗保护

一草一叶皆可入药,治疗效果常令人称奇,黎药对肝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方面的治疗,至今还在海南中南部黎寨发挥着重要作用。

黎医黎药是我国民族医学中的瑰宝,但因其无文字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难以为大众所知。为更好地弘扬黎族医药传统文化,海南省中医院于2020年8月6日成立黎族医药门诊。数千年来黎医黎药“走出大山”的梦想得以实现,这对海南“南药”及黎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掘有重要意义。

从0到4

“妣(bi)雅(ya)”(黎语)、“帊(pa)雅(ya)”(黎语),是黎族对于德高望重的女性和男性黎医的称呼,即“药王”。黎医将行医作为一种责任与义务,并非赚钱的职业。“入得深山,方有好药”,黎医为了寻找好的草药,往往要翻山越岭。

每一个老黎医就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珍贵的“口书”,又因为黎语除本民族之外能听懂的人不多,旁人看来,黎医们口述的草药、验方就是无字“天书”。

数千年来口口相传的黎族医药,凝结着黎族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可没有黎医体系、缺乏药谱、以及黎医在现代行医资格等问题,让黎族医药逐渐后继无人,走向濒危。

自揭牌以来,海南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简称黎药门诊)作为国内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完全基于黎族医药诊治经验且服务功能较完善的特色门诊,第一次让黎族医药有了“正牌”身份。

黎族图腾嵌在藤编外栏上,船型屋的茅草向外延伸,黎锦装饰品点缀着墙面……在海南省中医院门诊部5楼,有一间黎族设计风格的诊室,这里便是黎族医药门诊。

“从1个都没有,到如今有4个!”海南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特聘专家钟捷东伸出4个手指介绍,给记者数着这2年多来,黎族医药门诊从无人知晓,到如今在五指山、屯昌、东方都开设了门诊,实现了从0到4的变化。

钟捷东的诊室可谓别具一格,墙上挂着斗笠和蜘蛛标本;桌上摆放着的藤灸针、砭石、棒槌等用具;墙边放着各种黎药原始药材,随手抓来便能科普一番单方的奇效。

从3到30

3月31日下午,海南日报记者为了采访钟捷东,足足在诊室门口等了1个小时,直到他把病人都看完。

“你不要着急,心情要好一点,我们可以试试黎药。”钟捷东用他标准的“海普”,慢条斯理地和患者交流着,他看病更像是与患者谈心。由于黎族草药至今仍需要他亲自入山采摘,站在经济实惠和普惠的角度,钟捷东会给患者用中药以及黎药协同治疗。

“你不要小看我这个鸡血藤哦,用来补血,效果很好,价格还低廉。还有海南的五指毛桃,补气也是非常好的。”钟捷东诊室里随处摆着他的“科普”教具,诊疗的过程中时不时科普下黎药药效。

2020年刚成立黎药门诊时,一天只接诊到两三名患者。“当时人们对黎族医药了解很少,在有些人眼里黎族医药相当于民间偏方。”钟捷东坦言,不知道、不认可、不敢来是当时大多数患者的心理写照。

如何打消老百姓的看病顾虑?钟捷东决定从加强黎药科普入手。他借助多种媒体渠道进行黎药宣传,拍短视频、录电视节目、开讲座等多种传播方式被运用到古老的黎族医药科普上。蚂蟥吸血、砭石疗法、棒打疗法等独具黎族特色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

一面是健康科普揭开黎药神秘面纱,另一面是口碑效应释放出来。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和各类慢性病的黎族医药渐渐走入大众视野,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门诊量的增多。“现在我平均每天30个病人。”钟捷东说患者量是门诊刚开时的10倍。

另外,钟捷东早年便出版了《黎族医药》《黎族常用草药图本》让黎药便于传承。同时,门诊积极加大黎药的研发力度,担负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黎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研发产品有“黎足宝”药浴包、“黎药护发”、“降山茶”、“黎药千意好喷剂”等系列产品,丰富了我省保健康养产品市场。

两种疗法与非遗保护

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医药法》指出“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黎族同胞自古以来在海南地区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形成了独特而灿烂的黎族医药文化,是海南黎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和宝贵医学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海南将黎族医药纳入各项重点规划推进发展,积极做好黎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组织编写了《黎医黎药》《黎族民间草药集锦》《黎药学概论》等系列著作。2020-2021年,组织海南医学院完成《黎医基础理论概论》与《黎族药茶文化》两本专著。

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推动下,“黎族医药”中的“骨伤疗法”和“蛇伤疗法”已入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该负责人表示,2020年在海南省中医院成立了黎族医药门诊,是海南省首次在公立医院设立黎族医药门诊,在黎族医药临床应用上迈出了一大步,该门诊的设置在黎族医药治疗急慢性关节性疾病、高血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在全省挖掘黎族医药传承人,推广培训黎医药适宜技术,省卫健委将指导我省黎苗医药体验区建设,促进黎苗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原标题:海南黎族医药两种疗法被纳入非遗保护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