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海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的第5年。
5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蓬勃兴起。这5年来,海南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企业落户、一批批“新海南人”来琼定居创业,开启了令人期待的“新生活”。他们,既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受惠者。他们的故事,鲜活地记录了海南自贸港建设5年来取得的喜人成绩。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自贸港新视界》系列报道,通过讲述新业态、新“声”代、新海南人、新企业、新生活、新农人、新生代的故事,展现海南推动自贸港建设的进展成效。
俯瞰新高峰村。记者 李昊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8日讯(记者 谭琦 文/图)“以前一年到头去不了几次县城,现在每周都可以到住在县城的儿子家团聚。”近些年来,符秀美觉得时间变得“充裕”起来,从距离县城六十多公里的深山搬到离县城3公里的村庄,3小时的路程缩短为10分钟。
但有时,符秀美又觉得时间很“紧张”。原先居住的老高峰村地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许多产业无法开展,只能守着橡胶过日子。“现在每天要早起照顾橡胶林,接着赶去打工,村里规划的产业发展还需要人手。”符秀美感觉自己一天到晚忙不过来。
高峰村老村房屋。
符秀美感受到时间的变化,得益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工作的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之首,也是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一环。2020年底,作为海南首个实施整村生态搬迁的村庄,白沙黎族自治县高峰村的生活迎来了新的变化。
符秀美一家共有10口人,两个儿子成家后便在白沙县城定居,逢年过节才会回家一次。搬迁之前,符秀美家所在的南开乡高峰村委会方佬村距离县城有六十多公里的山路。“离县城太远了,孩子们平时根本不愿回来。”符秀美记得,几年前,3岁的孙子在家里发烧昏迷,开车距离最近的乡卫生院也要2个小时,一家人心急如焚。虽然最后孙子有惊无险,但儿子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平日里符秀美只能和老伴儿守着老房子。
符秀美抱着孙子入住新高峰村,过上新生活。
高峰村启动生态搬迁后,渴望与家人团聚的符秀美几乎是第一个投下了赞同票。2020年底,包括符秀美在内的498名高峰村村民搬出老村,住进了距离县城约3公里远、由59栋二层小楼组成的牙叉镇新高峰村,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
搬到新高峰村后,符秀美一家人分到40亩橡胶林和3栋2层高的联排民居。“走‘两步路’就可以上班了,每天180元,我很满意。”符秀美说的“两步路”是新高峰村正在建设的共享农庄项目,每天早起打理橡胶林后,她就到项目“打卡”上班。此外,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建设了菌菇种植基地,村民可以到基地打工赚取收入。
除了每个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外,符秀美每年还可以领取到新高峰村发展产业的分红,口袋越来越“鼓”。对符秀美来说,搬迁后最可喜的变化是与家人的相聚时光变多了。“儿子回家的次数多了,几乎每个周末都能一家人团聚,家里热闹了不少。”符秀美说,新高峰村到县城只要10分钟,附近1公里范围内就有幼儿园,老人就医也方便很多。
“现在我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可以说很幸福,切身感受到了自贸港建设带来的红利。”在符秀美的期望里,随着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和新高峰村共享农庄建成后,她还可以到农庄就业或者出售农产品,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美好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延伸阅读>>>
生态搬迁的“新生活”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中,恢复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拯救珍稀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为此,海南对被划定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东方、五指山、保亭、白沙4个市县的11个自然村470户1885人进行生态搬迁。
为实现生态搬迁“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海南出台生态搬迁相关配套政策,指导各市县做好搬迁户的居住和产业用地、产业帮扶、养老、医疗保障等工作,市县政府除了给予青苗补偿、提供安置房、产业用地等,还因地制宜制定就业方案,解决搬迁户就业问题,生态搬迁的村民迎来了“新生活”。目前,涉及生态搬迁的4个市县已完成生态搬迁安置点建设,共有451户搬迁户签订搬迁协议并已陆续搬迁至安置点入住。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