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自贸港 锦绣新海南
创新海南
海南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推动提升综合竞争力
激发创新活力
科创实现重大突破
版面截图
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则好消息传来: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全国第12个技术转移中心,将推动海南自贸港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要素,开展国际化技术转移。
创新驱动,让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海南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优势,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整体提升海南综合竞争力。”
五年来,海南把科技创新摆在引领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打赢科技创新三年翻身仗为抓手,全面推进“一省两市三高地”建设,着力破解科技弱、人才少的突出短板,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完善
今年是魏丽来海南做科研的第三年,作为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博士后,她主研海温融合预报。
“目前课题涉及数学、计算机领域相关内容,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入驻高校丰富的教师资源为我提升相关理论和技术水平提供了便利,有助于高质量完成科研项目。”魏丽说,很多国际最新的科研设备,如今只需网上提交申请,马上就能获批使用。
浓厚的科研气氛,坚定了魏丽留在三亚打拼的决心。
科研平台建设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关键。近年来,海南围绕独有的“温度深度纬度”优势,打造“1+2+5”等重大科创平台,力争在种业、深海、航天三大领域中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如今,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套科研设备7200余台(套),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核心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等12个开放共享平台及科研设施也已投入使用。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规划发展部负责人杨新泉介绍,经过一年建设,实验室各项制度基本完善,团队建设不断壮大,科研人才集聚效应初显,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基地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研工作初显成效。
与此同时,完善的配套举措助力科创成果持续“上新”。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副院长胡景杰今年准备申请一项鱼类新品种的专利,破解一些水产种源“卡脖子”问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落地的快速预审发明专利,最快3个月内可授权,将大大减少胡景杰的等待时间。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4天找出3个研究课题,企业的科研需求远超预期。”成为海南企业科技特派员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副研究员邓浩一有时间就往企业跑。
鲜切菠萝蜜保鲜、速溶斑斓粉产品开发……在进驻的短短4天里,邓浩团队化身企业发展“调查员”,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切实帮助企业找问题、寻方法。
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海南出台了《海南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措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和“精英行动”计划,通过实行企业科技特派员等举措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
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自贸港建设生力军。2017年至2022年,海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达41.78%,增速明显快于全国25%的增速,且呈逐年加速发展态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研发的多维感知决策一体化无人机系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控制系统的技术短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南飞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鋆自豪地说,得益于技术创新,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物联网项目示范企业等。
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大会上,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获得1000万元研发经费补助,这让该公司药物研究院院长刘禄娟备感振奋,“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该公司同时制定了“各项工作向新产品开发倾斜”的策略,到2022年已累计投入10亿余元用于创新,近三年有18个新产品获批,110余个制剂获国际上市许可,出口额年均增长67.57%。
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人体软骨受损后极难修复,国内也几乎没有成熟的软骨再生产品。针对这个领域,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发布了高新技术产品“软骨与骨再生医用材料”。
该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曾胜介绍,运用动物透明软骨的细胞外基质结合多聚糖,公司团队通过工程技术构建适合软骨再生的生物材料,有望以“海南创造”填补中国再生运动医学领域国产原创医疗器械的空白。
科技创新“软实力”,为产业发展插上“硬翅膀”。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保障。近年来,海南完善创新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政府服务科创、金融助力科创、群众支持科创、环境适于科创”的社会氛围。
据统计,海南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2名,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50%。《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显示,海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梯队。
“信心越来越充足,也越来越坚定。”谈及返乡工作,海南自贸区椰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网络工程师周学川如是说。作为扎根自贸港发展、本土成功孵化的互联网企业,该公司通过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多层次孵化体系,正在向更高层次的专精特新企业升级。
返乡工作的这段时间,周学川真切感受到海南科创环境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科创型企业在这里扎根,我的家乡已经是以高科技行业引领发展的地方了!”
(海南日报海口4月12日讯)
2017年至2022年
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达41.78%
增速明显快于全国25%的增速
且呈逐年加速发展态势
2022年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258.6亿元
海南全社会研发投入
增速连续三年
保持全国前2名
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50%
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落地
近五年来
全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214项
量质不断提升
先后实现杰青、优青项目“零”的突破
2022年
我省新认定院士工作站7家
成立海南省院士联合会
向五指山、白沙、琼中等13个市县
选派30名挂职科技副乡镇长
责任编辑:吉训侦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