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自贸港 锦绣新海南
美丽海南
海南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厚植绿色本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版面截图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琼岛西北,北门江上。几种小小的鱼儿,让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专门为它们修建了一条“VIP通道”。沿着这条2.8公里的鱼道,花鳗鲡、海南石鲋等鱼类,可以一路洄游,找到自己的“回家路”。
山那边,海南长臂猿群家族穿梭在雨林中,迎着朝阳开喉“歌唱”,在树间觅食打闹。在多方努力下,这一全球极稀有的灵长类动物,如今种群逐渐壮大,数量增至6群37只。
“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海南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对海南提出了明确要求。
万物有灵,保护有方。五年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风景这边独好。
绿水青山景色新
作为中国第一批正式设立国家公园的省份之一,海南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国家公园。
登记单元名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所有权人:全民;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自然资源部;登记单元总面积:42.685389万公顷……翻开这本绿色封皮的“户口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家底”及所有者、管理者、责任归属,一目了然。
“与国家公园相邻,村里出了名,游客们来得多了,我们心里也高兴。”黄棱珊生长在五指山水满乡毛纳村,他和乡亲们自称“公园人”。曾经,饿肚子是村民常有的辛酸记忆;如今,“茶叶饭”“旅游饭”“生态价”,这些新词汇日渐融入他们的日常。
看见多远的过去,才可能预见多远的未来。
二十多年前,海南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生态省,如今作为全国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有责任、有义务做出一些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工作。
这些工作,或宏大、或具体,被记录在生态前行之路的日日夜夜中。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成记得这样一个日子。“去年2月23日,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蓝碳中心)正式揭牌,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加挂上了蓝碳中心的牌子,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他感慨。
蓝碳,即海洋碳汇。蓝碳中心的设立,承担着蓝碳领域基础和理论、推进蓝碳增汇试点示范、蓝碳公共政策集成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任务。这是新领域,也是新起点。
中规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建筑师孟宁,也记得一个日子。“今年2月28日,我们对博鳌东屿岛新闻中心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告一段落。改造前,建筑年耗电量65万千瓦时;改造后,建筑年耗电量可下降13万千瓦时以上,同时年发电量可达55万千瓦时,达到‘零能耗’建筑水平。”他提到。
孟宁所说的改造工程,属于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的内容之一。该示范区,是在我国通过更新改造实现的首个区域零碳试点项目,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任务,每年可实现减碳9055.8吨,占示范区碳排放的67.4%,预计到2024年实现零碳建设目标。这是新挑战,也是新成就。
绿色发展阔步行
新的改变,源于行动,也源于持之以恒。
18,17,16,13,13,12——这组数字,分别对应的是2017年至2022年我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对此,徐文帅并不陌生。作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收集和分析大气污染物数据,是他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说得简单些,就是“管天管空气”,对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追因溯源。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追溯?
以广受关注的PM2.5为例,“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我们进行PM2.5组分精细化观测和大气污染来源分析,做了第一轮PM2.5来源解析研究。”徐文帅和来自各领域的“大气人”,都是我省优良空气的守护者。
他们的工作,即是管控细化、精准治污的例证和缩影。当前,我省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和支撑,聚焦重点大气污染源,靶向施治,开展精准、科学治污,打赢蓝天保卫战。
从天到地,从我到你,人人都能成为美丽海南的“守护者”——
环岛旅游公路为红树林让路、高速公路建设服从生态、水库树木防淹乔迁“新居”、近岸白化珊瑚重现斑斓、西部荒漠绿进沙退生机盎然、雨林深处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
“前不久我们正式发布《全球长臂猿联盟保护宣言》,致力于推进全球长臂猿保护联盟建设,促进海南长臂猿及其他长臂猿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常态化。”即使身在大洋彼岸,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小猿组副主席、全球长臂猿联盟国际筹建组联合主席苏珊·切妮依然牵挂着生活在雨林中的“猿朋友”。
从0到1,从无到有,每一步都能带来崭新的突破——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再到“双碳”方面的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我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聚焦六大领域,持续滚动打造标志性工程。
发布全国首个国家公园GEP核算成果,13个“两山”转化项目先行先试,赤田水库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8个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制度创新成果推广清单……
在海南,生态故事未完待续。
(海南日报海口4月12日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跻身首批5个国家公园行列
并成为全国首个
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国家公园
海南长臂猿的数量
由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之前的
4群27只
截至2022年8月增加到
6群37只
清洁能源装机
比重和新能源汽车
保有量占比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行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一张网”
▶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禁塑”,重点行业场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达
81.6%
▶装配式建筑面积在2018年起连续四年翻番的基础上,去年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超
60%
▶“六水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
94.9%
▶博鳌零碳示范区启动建设
责任编辑:吉训侦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