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自贸港·生活 | 海南退休教师:我在海南做“移植”重获新生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开栏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对自贸港建设的认同感、参与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极大增强。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即日起陆续推出“我和我的自贸港”系列报道,讲述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他们带来的红利和显著变化。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24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以前不知道我们海南的移植技术这么先进了,救了我一命。”近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海医二院)肝移植科病房,66岁的冯先生谈及就医经历十分感慨。

  冯先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之一。他是定安县黄竹镇一所学校的退休教师。5年前,冯先生本以为退休后可以好好地安享晚年生活,然而多年的身体不适在退休后出现加重的迹象。

孙医生为冯先生检查。记者 王洪旭 摄

  2021年大年初一,冯先生的腹胀明显加重,甚至出现吐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家人紧急将其送医院治疗,经救治病情缓解。可几个月后,冯先生的病情反复发作,后来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恶性肿瘤。

  “当时,得知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我以为已经完了。”冯先生说,以前村里有人得了这病都没有治好去世了,他以为自己的生命也即将走到终点。后来,他的女儿了解得知,在海南可以通过肝移植手术来治疗。

冯先生的女儿将父亲需要服用的药物分类存放。记者 王洪旭 摄

  经与医生沟通后,冯先生做了移植登记,等待合适的供体。去年,冯先生终于等到了供体,并做了肝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

  “我很幸运,这次移植让我获得了‘二次生命’”。冯先生说,手术前他的生活起居要靠老伴照顾,生活质量也很差,没想到做了肝移植手术后,如今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

  据管床医生孙医生介绍,肝移植后必须严格按时按量服药,用量过少容易引起肝脏排斥反应,用量过大可能引起肺部感染、腹泻等各类药物副作用,同时需定期回医院复查,根据药物浓度及时调整用药。

  在冯先生的病床旁的柜子里,放着5个同样大小的药盒。药盒里分类装着西罗莫司、他克莫司、熊去氧胆酸胶囊、麦考酚钠肠溶片等各类抗排斥药物及护肝利胆等药物,且在药盒上标记了药物名称。冯先生说,女儿除了给药品分类外,还给他写了一张服药的明细表,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粒,都清晰明了。

  近5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充分利用自贸港优惠政策和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岛外优质医疗资源,“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正成为现实。如今,海南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数量大幅度增加,大病在岛内就可以治疗。

责任编辑:陈仕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