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16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文/图)“她是老板娘,我是老板爹!”来自意大利的蓝豆边说着满是文昌口音的海南话,边深情地望着美丽的妻子郑女士,时而还哈哈大笑。蓝豆告诉记者,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他不但学海南话,还要学普通话,将来把生意做大。
文昌“洋女婿”蓝豆。记者 吴岳文 摄
蓝豆夫妇在文昌市文城镇文中路开了一家饰品店,经营有一年多了。5月15日,新海南客户端记者在饰品店见到了蓝豆夫妇。温柔的灯光下,蓝豆正在聚精会神制作饰品。“我丈夫很能干,你别看他人高马大,但手精巧得很,店里的项链、手串等饰品都是他手工制作的。”郑女士得意地说。
文昌“洋女婿”蓝豆。记者 吴岳文 摄
文昌地处海南的东北角,平时游客不算多。蓝豆夫妇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他们开了网店,也经常在抖音上发视频。蓝豆性格爽朗,幽默风趣,他操着文昌口音的海南话介绍自己的产品,经常引网友围观。
蓝豆的饰品店。记者 吴岳文 摄
“我的饰品生意不错,最近网友下了很多订单,这几天我得加班加点赶工。”蓝豆说,他爱健身,身体棒得很,为了这个家,累点他也乐意,特别是他制作的饰品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他很开心。
有缘千里来相会。说起和蓝豆的相识,郑女士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郑女士是文昌文城镇人,喜欢山水,2012年,她到四川旅游,认识了在那里开民宿的蓝豆。坠入情网后,郑女士觉得蓝豆是个有责任、勇担当、有孝心的男士,毅然嫁给了他。
蓝豆在制作饰品。记者 吴岳文 摄
2014年,他们在文昌市文城开了一家餐厅,蓝豆忙里忙外,给郑女士满满的幸福。在跟客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蓝豆不断学习海南话。郑女士的一家人更是蓝豆学习海南话的“老师”。“我老公不会讲普通话,但海南话学得很快。”郑女士说,文昌有“九乡”之美誉,蓝豆很喜欢文城这座怡静的城市。
2017年,郑女士怀孕了,蓝豆乐坏了。为了悉心照顾妻子,蓝豆把餐厅转让了。“我最中意的是一家人过得快乐!”蓝豆说。
蓝豆说,她和妻子都很喜欢旅游,但要看店和照顾孩子,出去少了,“我们去过琼中百花岭,那条飞挂山间的瀑布好漂亮!”
2019年,蓝豆独自回意大利老家探亲。不巧的是后来疫情暴发,他未能回文昌。2023年春节前,归心似箭的蓝豆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文昌。
“我离开时,儿子才3岁,我这次从意大利回来,他已经6岁了。”蓝豆的眼眶湿润了,他觉得自己特别亏欠孩子。如今他恨不得除了工作外,把所有的时间和爱都给妻儿。
“我离开的这3年,妻子自己在文昌带孩子和看店,很辛苦!”现在儿子上幼儿园,大多都是蓝豆接送,儿子放学后,他就带儿子去公园玩。“在家里,我教儿子讲英语,他教我讲普通话。儿子是我的老师呢!”蓝豆打趣说。
文昌“洋女婿”蓝豆。记者 吴岳文 摄
蓝豆夫妇还经常到海口参加各种活动,推销自己的产品,海口湾、云洞图书馆等地,他们都去过。
蓝豆说,他很喜欢文昌的生活节奏,也吃得惯文昌的饮食口味。“我喜欢喝文昌的老爸茶,还喜欢吃旺角抱罗粉店的抱罗粉,还有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不管是白斩,还是盐焗,我都爱吃。”蓝豆说。
文昌“洋女婿”蓝豆。记者 吴岳文 摄
采访过程中,蓝豆都用很流利的海南话跟记者交流。“海南自贸港充满了商机,为了下一步更好做生意,我今年9月将到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学习中文,我已经报名了。”蓝豆说。
文昌“洋女婿”蓝豆。记者 吴岳文 摄
“我刚回文昌半年,一直忙于生意。我还没有到龙楼看过火箭发射,我下回要带老婆和孩子去看火箭发射,现在感受那个壮观的场面。”蓝豆充满了期待。
“海南自贸港正在加快建设,这几年海口发展很快,海口湾、国兴商圈、江东新区,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蓝豆说,他在文昌生活多年,也深深感受到了文昌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蓝豆在制作饰品。记者 吴岳文 摄
“文昌国际航天城,在海边看火箭发射,这在海南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将来文昌肯定是世界著名的航天城市,希望能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蓝豆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蓝豆制作的饰品。记者 吴岳文 摄
我和我的自贸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对自贸港建设的认同感、参与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极大增强。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陆续推出“我和我的自贸港”系列报道,讲述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他们带来的红利和显著变化。敬请关注。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