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南海时评:赋能“土特产”,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5月31日至6月1日,全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推进会在陕西省汉中市召开。会议指出,要选准发展方向,按照“土特产”思路把帮扶产业谋划好、发展好,着力在“土”上做文章、在“特”上下功夫、在“产”上谋突破。

  “土特产”背后连着千家万户农民的生计。盘活乡土优势资源,打造特色金字招牌,延伸富民产业链条,充分挖掘“土”“特”“产”丰富内涵,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必将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在“土”上做文章,盘活乡土优势资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大物博,广大农村在自然条件、人文风俗、资源禀赋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也孕育出千姿百态、风味各异的特色农产品。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到江汉平原,从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从黑土地、黄土地到红土地,从水田、旱田到山地,土特产的形成往往与一地的地理气候、风俗人情紧密关联。从故乡的一袋米面、一瓶白酒黄酒、一盒红茶绿茶,到一方丝绸、一块蜡染,再到地域标识、包装设计,无不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因地制宜,保护好土特产的“土味”,农产品才会有强大竞争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就要立足“土”字,无论是土特产的选择、包装,还是营销,都要挖掘土特产背后的价值内涵,把乡愁元素融入其中,统筹当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保护、发掘、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努力把乡村的资源、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特”上下功夫,打造特色金字招牌。一方水土育一地产业。祖辈留下的文化资源、历史留下的红色资源,都让土特产“土”中生金。“土特产”往往参与了一个地方文化培育的形成,很多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往往渗透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土特产”的文化之根。土特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产史,也是一部乡土文化史。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充分摸清“家底”,明确优势与潜力,深入挖掘、利用本地特色自然、旅游、文化等优势资源,探索契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在“特”字上做足文章,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好产业“特色牌”,各地必须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科学把握差异性,从产品和市场两个需求端考虑,找准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风情、文化习俗,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谋求差异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打造特色金字招牌,打开乡村产业振兴新空间。

  在“产”上谋突破,延伸富民产业链条。近年来,全国多地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土特产”成为当地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从全国面上看,目前乡村“土特产”发展还存在布局散、链条短等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必须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畅通循环链,增加附加值,借助冷链专列、专机等,让“土特产”存得新鲜、运得高效。加快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不断拓宽土特产增值增效空间,持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黄宗跃)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地评线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