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自贸港·收入 | 返乡新农人陈英樱:家庭作坊“炒”出致富“金叶子”

点击观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张野

  小溪流水,茶韵飘香,正值采茶好时节。在万宁市长丰镇东和居茶队居民小组的茶园里,一株株茶树冒出嫩绿的芽,散发着阵阵清香,茶农穿梭其中,手指一掰便摘下了品质上好的独芽,放入身旁的小竹篓里。

  “80后”陈英樱是这块6亩茶园的园主,大学毕业后,她和丈夫在外做生意,2016年,两人放弃了经营多年的事业,当起了“新农人”,“家乡有这么好的东西,还是要传承下去。”她说。

陈英樱查看茶树长势。张野摄

正值采茶好时节。张野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营东和农场曾经在这里建立了太阳河茶厂,所产“太阳河”牌红茶、绿茶在岛内外享有盛名。到1992年前后该厂解散,优质的太阳河牌茶叶也随之淡出大众视线。

  太阳河茶厂虽然解散了,但附近村民在茶厂里学到的制茶工艺却得到传承,种茶树和制茶叶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营生。目前,东和居茶树种植面积有160多亩,年产茶青6.5万斤、成品茶1.3万斤。

  陈英樱告诉记者,过去村民们大多以卖茶青为主,费时费力,收入还不高,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村民们也积极转型,在自家建起了集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家庭作坊,“茶园采摘的茶青直接送到加工间,有客人来买,马上就可以打包带走,一家人就能忙得过来。”陈英樱说,这种“前店后厂”经营模式的家庭作坊实现了采茶到制茶的“零间隔”衔接,不仅缩短了收购时间,而且使茶产业发展更持续、更巩固。

  陈英樱告诉记者,因土壤富硒,东和居茶队的茶叶清香甘甜,受到市场喜爱,老客复购率高,通过口口相传,新客越来越多,今年3月,明前茶一度紧俏供不应求,很多客户订货后一个月才拿到茶叶。“从目前市场反响来看,今年的收入会比往年翻两三番。”陈英樱说。

陈英樱向客人介绍茶叶。张野摄

陈英樱。张野摄

  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兴起,让茶农们也搭上了互联网快车,陈英樱把生意做到了“朋友圈”,也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积极推广自家的茶叶,今年,她又开始尝试直播,从线上往线下引流,“播了几次,效果还不错。”她说。

  “一斤成品红茶卖150~200元,而绿茶更是能卖到250~300元,一亩地每年销售茶叶纯利润约3万元。”茶队村村民小组长介绍,目前,茶叶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金叶子”,每年的采茶期,都会带动村里的用工市场,一些采茶熟手,一天可摘30斤鲜茶叶,工钱就有450块钱。

  据了解,东和居茶队居民小组从2017年开始发展茶产业,带动了44户群众参与种植,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不仅解决了农村土地的闲置问题,也为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平台。长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各类传播媒介不断提高东和居茶叶知名度,把茶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

  我和我的自贸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对自贸港建设的认同感、参与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极大增强。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即日起陆续推出“我和我的自贸港”系列报道,讲述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他们带来的红利和显著变化。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