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微自治”,撬动治理大格局

  近年来,上海普陀区怡佳荣和社区党总支以“楼组党建”为基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自治的活力,加快形成以党员、楼组长为核心的社区“微网格”“微治理”治理格局,切实做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让家家户户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楼道是最小的社区公共空间,也是基层治理的“末梢”——往往面对着需求与能力不对称匹配的矛盾,随之而来的就是居民身边各种不如意现象频繁出现,这也成为阻碍居民幸福生活体验感的最大障碍。推行楼道“微自治”,融合党建理念和思路,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路子,迈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步伐。

  凝聚“微动能”,打造党建引领“微治理”。楼道“微自治”,凸显的是宏观管理到微观治理的转变。由于街区治理所涉及的事务基本都是民生日常,因此,结合传统基层治理模式,以楼道为治理单元的新型“微自治”逐渐登上“舞台”。“微自治”作为治理转型的新探索,通过治理单元下沉、重塑基层自治主体等手段,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邻里相望、和谐互助、协商共议等最终促成了“微自治”的形成。这一实践形式不仅激发了基层自治活力,促进民主发育进程,还探索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有效模式。

  加速“微治理”,凝聚群众参与合力。得到群众支持,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没有群众支持,再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很难。楼道“微自治”强化基层群众的责任感、向心力,提升其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对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给予更多鼓励,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自我管理,不断提高着基层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群众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具体实践,围绕涉及自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进行广泛协商,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这有利于增强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让“微治理”富有活力,也更有效率。

  形成“微机制”,迈出善治“新步伐”。楼道“微自治”新机制,有效构建了“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自治为目的”的治理体系。社区两委可以大力推广单元楼民主恳谈会、议事会等自治形式;通过文化宣传、模范评选等多种载体弘扬真善美,定期评选并表彰年度文明户;依托社区文化礼堂、公开栏打造长期阵地,以法治为本、德治润心、自治助力,共同催化“三治融合”。上海鞍山一村通过楼道“微自治”唤起居民的“大家”意识,让居民从“小家”走出来,融入楼道大家庭。

  楼道“微自治”进一步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发挥着凝聚民心、引导向善的作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将幸福生活的种子播撒进更多居民心中。(穆海)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网友视角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