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起美丽海南建设的自然资源担当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科学擘画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六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殷切期望,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海南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使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扛起使命担当,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

  一、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四个重大转变”的重大意义,深刻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毅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四个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近年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生态本底资源持续向好。划定了27.4%的陆域和35.2%的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电子围栏”提醒机制,生态保护红线总体保持稳定。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持续保持全国最高水平。持续加强生态修复,近五年海南岸线整治与修复127公里、新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1.54万亩、完成334个历史遗留和闭坑矿山修复。

  二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获国务院批复,组织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环岛旅游公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和交通基础设施、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等专项规划,以及2191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基本形成“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创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混合用地、标准地等用地政策并逐步落地。2022年底存量闲置土地处置率达65.8%,2022年地均产出达到14.5万元/亩。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5个、省级绿色矿山4个,着力推动大中型建筑石料机制砂一体化生产矿山建设,推进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发展。落实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制度,处置和整改一批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圆满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完成1.44万平方公里重要生态空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主体工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个自然资源确权登簿发证的国家公园。扎实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督察整改和专项整治,有效维护自然资源管理秩序。

  二、深刻理解“五个重大关系”,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创造性提出了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既是实践总结也是理论概括,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以改造主观世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发展的绿色转型,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进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思维,在采取有力措施治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的同时,推动全域治理、协同治理、系统治理,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

  三是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科学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方案。

  四是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是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大力推动矿产资源集约绿色发展,积极保障新能源项目用地用海,着力形成绿色低碳竞争优势。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六项重大任务”,扛起新征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资源担当

  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定的“六项重大任务”,忠实履行“两统一”职责,为谱写新时代美丽海南建设新篇章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一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有效防范建设用地新增土壤环境污染,认真执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严格实施土地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快推进矿山企业视频监控,加强矿山扬尘精细化管控。优化调整地下水监测网,提高监测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面落实《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加快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严守“三区三线”。全面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建设用地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制度,下大力气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确保“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20%。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支持海口、三亚城市更新试点。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逐步把全省陆域矿山建成生态环保、集约高效、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

  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等为基础单元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实施珊瑚礁、海南南部典型热带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万宁、琼海、儋州、东方、三亚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有效改善滨海湿地、河口海湾等生态系统。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推动发行“蓝色债券”,积极推进蓝碳交易。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力支持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落实海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方案,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在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热带森林和海洋为重点,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固碳能力,助力海南“双碳”目标实现。

  五是守牢美丽海南建设安全底线。稳妥有序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改复耕五年行动,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在整改复耕中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持续落实生态红线电子围栏制度,规范生态保护红线占用审批,强化有限人为活动管控,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落实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制度和岸线管控措施,确保2025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3%;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从严从实抓好国家海洋专项督察整改。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保障资源安全作出海南贡献。

  六是健全美丽海南建设保障体系。持续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有序推进资产清查统计核算工作,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海南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海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立法制(修)订,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卢勇辉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责任编辑:林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建言海南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