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植物染色助力黎锦保护与发展!海南植物染色产业前景展望专题研讨会召开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23日消息(记者 陈望 实习生 王辰)近日,海南黎族服饰保护与发展——海南植物染色产业前景展望专题研讨会在琼海召开,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黎锦传承人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对植物染色产业的前景及对海南黎族服饰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从纺织活化石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黎锦的保护与传承走过了怎样的20年?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部主任陈佩向与会人士回顾了黎锦-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过去和现在的传承与保护。陈佩说,黎锦是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其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显著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遗”而言,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

学生在现场体验植物染色。海南省旅文厅供图

  从黎锦、黎族服饰爱好者、收藏者到参与黎锦的保护与传承,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凯表示,一直以来,都在加大对黎锦的保护与开发,尤其是黎锦跻身联合国非遗名录后,更是加大力量开展织女技能培训,形成了良性生产性保护。作为致力于黎锦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他们紧随时尚步伐,将古老黎锦美学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不断探索和实践,旗下“锦绣织贝”品牌多次参加国内外展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展龙被技艺的恢复并取得了成功。

  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自己的学术分享。海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老师马立尧围绕时尚设计如何赋能黎族服饰活化进行了分享。马立尧认为黎锦的未来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分层发展。要让时尚、科技赋能于传统黎锦,再加以丰富的生活文创资源融合,进而融入生活,绽放时代光彩。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沈蓓认为,多学科合作是推动植物染色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径,集科学研究、文化传承、艺术交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植物染色示范综合体在推动植物染色产业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理事王才君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比如通过对黎锦纹样的提取重构,使黎锦的开发实现了传统与时尚、使用与适用的结合。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分别从继承、创新、市场等多方面为黎锦及植物染色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海南省旅文厅非遗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黎族服饰等海南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黎锦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非遗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研讨会还邀请了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设计学院、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50多人在现场体验植物染色,并现场体验和感受不同方言区黎锦的织绣技艺魅力。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鸿伟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