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美酒”出“深巷” 海南大学科研成果收获千万元订单

  海南日报三亚1月2日电 (记者邱江华)“我们的成果进入产业化,能把原本长达10年的育种周期缩短一半,极大提高育种效率。”如今,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教授夏志强的愿景正在实现。

  1月2日,夏志强团队的科研成果“模块式自动化种子基因分型系统”,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向苏州中析生物信息有限公司转化,转化金额达1000万元。

  夏志强团队长期钻研大数据育种领域,团队打造的核酸提取与测序文库构建自动化装备,可以同时完成1000份育种材料的DNA提取和建库,相较于传统的标记检测育种,效率提升了上千倍。“通过检测种苗DNA,就能知道这个植株会长成什么样子,能为育种专家省下工作量。”夏志强说。

  这项技术自推出以来,已有不少企业向团队抛来“橄榄枝”,希望能将该技术产业化。但高校科研人员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其所有权属于单位,实现转化要经过一系列流程和手续,还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其中的种种难处,没少让夏志强焦虑。

  好在近年来海南大学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将科技成果的谈判权、议价权以及95%的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同时简化审批程序,由教师到该校科学技术发展院报备后即可进行成果转化。“赋权后,意味着我能直接与企业开展洽谈。”夏志强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夏志强团队与苏州中析生物信息有限公司顺利达成协议,将由企业出资,共同开发系列智慧育种设备并推向市场。“科技成果只有转化出来,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夏志强说。

  目前,海南省科技厅等9部门已联合印发《海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在海南大学基础上,面向我省相关单位逐步推广赋权改革试点。

  从“深巷酒香”到落地生金,随着海南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项项科技成果正加速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海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科研“美酒”出“深巷” 海南大学科研成果收获千万元订单

责任编辑:方诗颖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