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4日消息(记者 符彩云)“海南正按下‘快进键’,跑出自贸港‘加速度’,尤其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1月4日,在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论坛上,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教授夏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就在1月2日,夏志强团队的科研成果“模块式自动化种子基因分型系统”,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向苏州中析生物信息有限公司转化,转化金额达1000万元。
1月4日至6日,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2024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在三亚举行。记者 利声富 摄
夏志强团队长期钻研大数据育种领域,他和团队开发的Hyper-seq技术,在大规模群体资源测序的基础上,打造一套从样本采集到建库测序,再到数据分析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指导新品种的选育,加速育种产业发展。“通过检测种苗DNA,就能知道这个植株会长成什么样子,不仅仅降低育种用地成本,还大大提升育种效率。”夏志强说,最终目的是实现从依靠育种人的“经验育种”向依靠人工智能的“精确育种”的转变。
生物技术对农业育种创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谈及海南生物育种的优势时,夏志强表示,“海南以其独特的位置和光热条件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南繁加代繁殖,生物育种发展有着自然区位优势。但是要在这里进行高水平的研发,目前这还是个短板。”
要如何突破生物育种存在的问题,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夏志强说,“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吸引众多科研人才在崖州湾科技城集聚,这将产生助力作用。科学家齐聚于此,碰撞思维,交流技术, 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他建议,还需要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