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奏 | 海南省人大代表徐辉艳:“瓦帮鲁”,让志愿服务直通民心

代表委员的手机相册

省人大代表徐辉艳:“瓦帮鲁”,让志愿服务直通民心

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宁静的村庄里,湖面水波荡漾。在田埂上,电线杆一侧,3名村民笑得开心,他们一手竖起大拇指,一手举着小卡片,上面写着“隆广镇‘瓦帮鲁’志愿服务连心卡”。

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白芒村村民为“瓦帮鲁”志愿服务点赞。受访者供图

这一瞬间,被省人大代表、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党委书记徐辉艳定格下来。这3名村民是谁?这张照片有何特殊意义?徐辉艳向海南日报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瓦帮鲁”是海南话,意为“我帮你”。徐辉艳说,2023年,隆广镇推出这项志愿服务,按照“镇到村、村到组、户到人”,构建起层层联系的服务体系。

照片中的3名村民,中间的是隆广镇白芒村网格员董书亮,左右两侧分别是村民周忠雄、黄昌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白芒村田间地头没有直通电线,村民们种田需要用电,只能从家里拉几十米长的电线出来。到了农忙时节,水塘边电线密布,如同蜘蛛网一般。

“村民们用几根木桩把电线架高,从环村要道上跨过,来往行人和车辆都有被绊倒的风险。”董书亮还在走村入户调研中发现,水塘周边潮湿,暴露在外的插座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发现问题后,董书亮第一时间报送到村委会。村委会对此进行研判后,争取到镇里支持,在白芒村水塘边设立了“扫码即用”的共享电桩。

“扫码即可用电,用电结束后即时结算电费,再也不用拉电线了。”周忠雄高兴地说,二维码旁张贴了服务电话,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反馈沟通。

一个小小的共享电桩,既便利了农户用电,也消除了“蛛网密布”的安全隐患。

“民生无小事。”徐辉艳说,“瓦帮鲁”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体现。以前是群众有事找干部,现在是网格志愿者主动上门入户,了解群众的诉求和困难。

除了共享电桩,“瓦帮鲁”在过去一年里还办成了不少事,比如为困难村民申请到临时救助和低保、为农户传授种植养殖经验技术等,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海南日报椰林1月18日电)

责任编辑:韦晓凡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