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奏 | 海南省政协委员董秀娟:“加把劲”,为地贫患儿跑赢时间

代表委员的手机相册

省政协委员董秀娟:“加把劲”,为地贫患儿跑赢时间

海南日报记者 宋灵云

头戴生日帽,一双会笑的眼睛弯成月牙形,杨杨(化名)14岁了。

董秀娟为地中海贫血患儿庆祝生日。受访者供图

“祝你生日快乐……”2023年11月20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的病房里,医护人员齐唱生日歌。摆放在病床上的蛋糕,嵌满杨杨爱吃的蓝莓、草莓。

病房里过生日,杨杨不是头一遭。与别的孩子不同,他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地中海贫血。自2019年起,他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度过,一边治疗类鼻疽感染,一边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地贫的治疗方法。”省政协委员、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主任董秀娟介绍。

近年来,我省将地贫综合防治作为健康海南建设重中之重,九部门联合出台了《海南省地中海贫血综合防治十条措施》,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率由2019年的1.54‱降至2022年的0.5‱。

“目前全省还有三四百例依赖输血的地贫患儿,随着年龄增长,根治难度加大,各种防控与救助举措还要更扎实些,步伐还要快些、再快些。”董秀娟的迫切,来自病房里贫血的患儿和情绪低落的家属。

地贫治疗周期长、总体费用高,一个地贫患儿足以“拖垮”一个家庭。

2023年的省两会上,董秀娟提出了“关于优化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患者民政及医保管理政策的建议”,响应者众多,获得立案。

“除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地贫患儿经常面临无血可输的状况。”董秀娟介绍,地贫患者需终生输血、排铁治疗,除非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至少足量输血、规范化去铁半年,才有可能接受移植。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进入冬季献血淡季,血液库存量逼近警戒线近15天,临床用血处于紧平衡状态。

今年省两会,董秀娟建议强化政府对无偿献血的领导职能,全力推动无偿献血人次、献血量、千人献血率稳步提升。

病床上,“缺血”的地贫患儿面色苍白、有气无力。董秀娟内心焦灼,期待血液供应充分。她说:“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大人要替孩子跑赢时间。”

(海南日报海口1月18日讯)

责任编辑:韦晓凡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