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两会丨海南省政协委员伍苏国:海南应探索推动“来料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21日消息(记者 王子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相继落地,来料加工业被寄予厚望。”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海南国健高科技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伍苏国围绕海南来料加工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向2024年海南省两会提出了建议。

  伍苏国表示,“加工增值30%免关税”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该政策自2021年7月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落地实施以来,先后扩展至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江东新区等产地高地,不断释放的红利惠及粮油、肉类、水产、医疗器械、钻石珠宝、高性能新材料等各类生产制造企业,也让国内外相关企业看到了海南发展来料加工产业的广阔前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省内54家相关来料加工企业共计贡献的加工增值内销货值达37亿元,免征税款3.5亿元,加工增值免税政策红利兑现。

航拍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伍苏国认为,借力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的虹吸效应,海南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一批具备自贸港特色的产业也在加快发展。相比单纯的跨境贸易,构建“纵+横”交织的加工贸易体系更有利于形成海南特色工业即“工业+免税”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纵”是借势加工增值政策带来的工业体系追溯产业链上下游,“横”则是指加工增值政策实用性高的产业门类及免税内销领域。通过该加工贸易体系积极适配省内引进加工增值政策的相关项目,将有利于海南自贸港建设,推动形成加工增值产业集群。

  伍苏国建议,海南应积极践行“先行先试”的精神,把政策红利落实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给予企业更多信心,让企业愿意在来料加工产业上进行投入;同时,应探索扶持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生态圈,有效提升供给侧效率。让来海南享受加工增值政策的创业者“所见即所得”,提升来海南创业投资的“获得感”。

  此外,海南还可发挥加工增值政策优势,孵化“加工贸易+跨境贸易”的“前店后厂”的新“长尾”模式。伍苏国认为,海南跨境贸易结合加工增值政策,在保税监管区内执行“前店后厂”新模式,即来料加工产品出厂后不出园区就能迅速转为跨境贸易平台销售。在相关企业落地经营的过程中,还应加大对加工工厂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及经营补贴力度,构建专属于加工增值贸易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制度创新,对相关类型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金融扶持及政策补贴,让企业快速生存并发展起来。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梁嘉颖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