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通道 | 马振华:紧扣海南渔业“三个走”方向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24日消息(记者 韩星)“要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渔业和水产养殖模式,加大对渔业和水产养殖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升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提升消费者信心,推动渔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拓展渔民收入来源。”1月24日下午,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马振华,走上海南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第二场),以一名耕海牧渔十余年的科技工作者身份,聚焦海洋领域创新发展,分享了对海南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加快迈进海洋强省的建议和期待。

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马振华。记者 李昊 摄

马振华介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热带海域中唯一常驻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科研机构。未来该研究所将依托海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贸港政策优势,紧扣海南渔业“三个走”方向,即坚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围绕水产种业、健康养殖、设施装备、加工保鲜、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系统性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

在水产种业方面,聚焦南海生物种质资源,持续开展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构建与种质资源精准评价;针对南海主导养殖种类开展定向选育,培育高效多抗优质的斑节对虾、卵形鲳鲹等新品种并开展推广示范;推进黄鳍金枪鱼、四指马鲅、珍珠贝等区域特色养殖品种良种培育,加强海龟、珊瑚、波纹唇鱼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性繁育技术研究。

在养殖技术装备方面,聚焦水产养殖主导模式的基础应用研究、品种筛选、关键设施和技术瓶颈开展针对性攻关,打造陆基和深蓝渔业的区域特色养殖样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水产品加工方面,以海南大宗水产品为原料,开发水产类营养预制菜加工关键技术、冷链配送技术等,实现“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程保鲜。

在海洋牧场方面,基于“绿色生态、碳汇高效”的理念开展系统研究,为海洋牧场空间布局和生态安全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助力碳中和碳达峰,促进乡村振兴。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符金花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