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25日消息(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冯兰茜)“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完善,但就教育教学实践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海南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器乐系主任、台盟海南省委会副主委苏萍围绕加强海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言献策”。
苏萍。采访者供图
此前,苏萍经过充分的走访调查发现,当前海南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由行政人员或思政教师兼任。“他们有很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学教育和培训,或者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上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较弱,往往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心理教学工作,难以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苏萍说,有的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虽然有专职心理教师,但配备明显不足。
“随着海南引进人才服务建设自贸港,各市县中小学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学生也面临着复杂、多元的心理现状 ,学校应尽快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她说。
苏萍建议,每所学校应配备1到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或聘请心理健康专业团队进校教学,解决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不够专业与数量严重不足的困境。教育部门应加大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个年级都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与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课程一样,保证每周至少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
同时,通过官方平台、各种媒体渠道、社区活动、学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传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大众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及作用,加强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注。“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再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可有可无的边缘角色,而让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可以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本专业的课程研究。”她说。
苏萍还建议,支持和鼓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实现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进而促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们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