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教授段玉聪捐赠近百件国内外发明专利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3月27日消息(记者 汪慧)如何推动成果落地生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为了确保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段玉聪日前决定捐赠近百件国内外发明专利。“通过直接捐赠专利的方式,简化成果转化的流程,将科技成果直接对接到有需求、有能力的企业和单位手中。”段玉聪表示。

段玉聪。

  段玉聪是第一批海南省南海名家计划入选者、海南省领军人才、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研究员。他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先后在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意大利米兰比克卡大学、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学校工作与访学;2012年作为D类人才入职海南大学。2022-2023年,段玉聪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作为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海南大学DIKWP创新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2020年,段玉聪团队的DIKW图谱化扩展及建模处理项目研究成果荣获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023年,段玉聪团队研发人工智能医患沟通系统获得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二等奖。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2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相关论文230余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4800次,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他一直在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同时还带领团队与地质、气象、卫生、公安、航空航天、法院、检察院等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推动已有专利技术加快实现成果转化应用。

  为何决定无偿捐赠近百件国内外发明专利?他表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诸多难题,传统的成果转化途径往往被高昂的成本、复杂的市场需求以及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因素所困扰,导致许多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科技创新难以快速、有效地惠及社会。”正因为如此,他决定跳出这一固定模式,通过直接捐赠专利的方式,简化成果转化的流程,将科技成果直接对接到有需求、有能力、有志于利用这些成果服务社会的企业和单位手中。

  在他看来,科技成果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术创新,更在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将科技成果直接捐赠给能够将其转化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确保这些创新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也希望这个决定可以鼓励科技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同时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和参与。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