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提升亩产效益,强化科技支撑 海南油茶“加油”闯关

多举措提升亩产效益,强化科技支撑,健全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

海南油茶,加油闯关

■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盛夏时节,琼海市万泉镇,海南农垦红昇农场公司油茶种植基地,油茶林郁郁葱葱,一片盎然绿意中,圆滚滚的油茶果含籽待熟。

油茶,原产于中国,与油棕、椰子、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多项政策,对油茶扩种与低产林改造提出了量化要求。油茶产业的发展愈发牵动人心。

在海南,油茶产业早已美名在外,然而发展始终一波三折,走不出小散弱困局,长期面临着管理粗放、单产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更重要的是,作为小品种食用油,山茶油与老百姓的“油瓶子”始终有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

让油茶树成长为参天产业,海南多方仍需闯关“加油”。目前,我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海南农垦等政研企已经加速行动,合力助推油茶产业转型突围,提质增效。

在琼海市农垦红昇农场公司的油茶果种植基地,工人在采摘油茶果。(资料图)

田头加把“油”

提升海南油茶含金量

在众多海南人的记忆里,油茶是一种很亲切的树。

“漫山遍野地长,随意找找,就能看到。”定安县岭口镇,村民邓明小时候常和家人爬母瑞山,他说油茶耐瘠薄、耐干旱,是很容易养活的树种,甚至不需要专门养护,在山里随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油茶一直是本地人熟悉的特色经济作物,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变化,经历多次起落。

根据《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油茶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由政府主导,在海南岛中部以及北部的山区大量种植,据估计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数十万亩。油茶加工业也同步得到发展,部分市、县的乡镇建立了油茶籽加工点。随后20年,由于油茶产量低、效益差,大量油茶树被砍伐,改种橡胶和槟榔。直到近年,油茶的价值再次被发现,引起新一轮的油茶种植热潮。

截至2022年,我省油茶种植面积达10.3万亩,主要分布在琼海、屯昌、澄迈、五指山、琼中、定安、海口等市县。然而,总体看,我省油茶产业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低,总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茶种植面积约0.2%。

业内人士表示,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来看,目前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仍较为粗放,存在种植历史悠久但“无章法”,年产油量小、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强势品牌等难题,仍具有挖掘发展的潜力。

海南大学油茶团队负责人、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党委书记黄东益介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适应海南生长的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深加工技术等,关键是缺乏专门的产业技术体系支撑。

道阻且长,海南油茶的“含金量”却十分突出,其种性的特殊、产量潜力高、品质佳,经济效益高,能卖出300余元每斤价格,是内地油茶的四五倍。

“受海南独特的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了热带十倍体油茶的特有资源。”海南省油茶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海南大学油茶科研团队首席专家赖杭桂表示,热带十倍体油茶较六倍体普通油茶、二倍体红花油茶等其他倍性油茶产量潜力更高、品质更好。

寻找“领头羊”

政企研构建产业联盟

海南油茶生产分散于广袤森林,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把分散的油农联合起来,将海南油茶的品质特性转化为产业优势?

“寻找‘领头羊’,不可或缺。”业内专家认为,建立海南热带油茶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热带油茶研究与推广,解决“油瓶子”卡脖子问题,拎稳国民“油瓶子”,是目前海南油茶产业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

目前,海南大学已成立热带油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团队,力求与政府、企业谋求合作,共同推进油茶种质资源、精深加工发展。

“要提高油茶种植、加工水平,关键在科技。”黄东益透露,目前,该应用团队正与油茶种植企业等合作,提升油茶良种选育及供应能力,推广油茶良种及配套技术。同时制定“种苗培育、油茶种植、油茶加工、茶油质量”等油茶产业标准,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环节有标可依、依标生产。

成长中的油茶产业,小、散、弱仍是主流。除了产业联盟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今年以来,我省省属龙头农业企业海垦集团迅速行动,接连开展一系列举措,做大做强做优油茶产业,在年度工作目标中明确,编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及三年实施方案,协同6.4万亩低产胶园,启动一期2万亩油茶种植,推动油茶产业有序发展。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才能“跳出油茶发展油茶”,拓展山茶油消费场景,延伸油茶产业链条。

破解卖油难

强科技健全产业链条

海南日报记者在油茶产区走访时发现,油农面临的担忧是:产量上来了,油卖不动怎么办?

“要打出品质牌。”赖杭桂建议,海南应将产量潜力更高、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的热带十倍体油茶种作为主要选育种方向,进一步对本土十倍体“山柚油”开展风味、营养、药用等品质成分测定和评价,加快打造特有高端的“海南山柚油”地理品牌标志。

海南丰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枫认为,产品单一且缺乏创新也是一大制约因素,“目前茶油产品以食用油为主,缺乏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产品。我们在茶油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较大短板。未来我们将在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域探索油茶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消费市场对绿色有机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具的油茶迎来蓬勃发展机遇。为使油茶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海南应加快补足研发、规模、加工、渠道、品牌等方面的短板,坚持高品质、高端化路线,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致力打造海南油茶金字招牌。

“巧借政策,撬动市场。”一位本地金融机构从业者表示,海南油茶产业需要强链、延链、补链,走一条精深加工反哺种植,做强加工带动销售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海南自贸港金融政策,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助力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油茶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要坚持‘以二促一带三’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业内专家还建议,目前对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更集中在油茶育苗、种植、抚育等一产方面,对加工工艺、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互联网推广等暂无相关扶持政策,可进一步优化政策,在二产、三产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海南日报金江6月13日电)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