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马文明红黑榜 | 海南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向“美”而行共建和美家园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坐上“酷狗”网红观光车,沿着彩虹线一路骑行,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阁村的“芳香漫道”风光旖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见缝插“绿”,扮靓小微空间,藏在三亚城区的一处处“口袋公园”,连日来人来人往,成了不少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持续改善的乡容村貌,不断刷新的城市“颜值”,让人居环境更加和美宜居。近年来,我省以文明村镇、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一幅美丽海南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日,随着暑期旅游热潮升温,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仲恺村人气十足。行走在村子里,目光所及处处是景。

笔挺的沥青路从村口直通家家户户,路边白墙灰瓦的房屋颇具风情,走过造型现代优美的村礼堂,不时能看到水塘上的鸟儿成群翩飞。“这里的环境干净整洁,风景秀丽迷人,让人来了不想走!”湖北游客刘莉不禁感慨。

步入多个村居小院,更是“别有洞天”:鸡舍、鹅棚、菜园等整齐分布,井井有条;为了避免泥土弄脏院子,菜园四周还砌上了一圈围栏。

从“偏僻落后”到“文明示范”,仲恺村的蝶变是我省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缩影,折射出海南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

省委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将“生态宜居”列入文明村镇测评重要内容,并作为加分项列入文明村镇创建特色指标;同时,加强文明村镇动态管理,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我们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汇聚志愿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共同打造整洁文明、舒适优美的宜居乡村。”该工作人员介绍。

乡村悄然“蝶变”,城市更新也在加速进行。位于海口国贸大厦的“走马cube”,从一间破旧闲置的物业办公室,摇身一变成了崭新的文化艺术空间,让老旧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除了保留社区共同记忆的部分瓷砖墙面,还增设了公共空间、亲子娱乐设施等,弥补了社区的配套空间缺失的角色。”“走马cube”主理人顾周禄介绍。

从舒适优美的宜居城市,到风光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海南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颜”增“质”。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文明村镇298个。

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既要扮靓“面子”,更要做实“里子”。自2021年起,我省施行《海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联合惩戒等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公民文明行为的养成,不断提升公民自身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咔嚓!咔嚓!”日前,在海口西秀公园,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小鸊鷉在水中嬉戏的神态,被自然摄影爱好者李力逐一记录了下来。

以“绿值”提升城市颜值、吸引生态流量。在海口,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比比皆是,推窗见绿的城市图景让人心旷神怡。

人居环境改善,离不开生态环境支撑。去年,我省出台《“美丽海南我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出招。

在海口、文昌、昌江等市县,志愿者们捡拾垃圾杂物,共同守护美丽海湾;全省各中小学积极推动“无塑开学季”活动入校园、进课堂,迅速掀起生态文明教育热潮……

此外,我省还创排了首部成长励志儿童剧《椰岛历险记》,融入热带雨林、七仙岭、红毛丹、坡鹿等海南特有生态元素;推动《山南水北》《秘境回声》等一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走出去”,传播本土生态文化,不断擦亮人居环境的生态底色。

(海南日报海口8月25日讯)

原标题:我省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向“美”而行共建和美家园 城乡提“颜”增“质”

责任编辑:马玉琴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