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刻,意义非凡。
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业“活化石”,是黎族重要的社交、文化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黎锦保护传承工作。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各类政策和计划;发动多个市县共同推进,开设黎锦技艺传习馆和传承村;启动黎锦进校园实践课程,扩大黎锦技艺传承群体;强化研发力量,鼓励成立合作社、个人工作室……在高位推动之下,政府、企业、传承人的环环发力,使黎锦技艺在得到有效传承的同时,也不断拓宽了展示平台,让世界看见了黎锦之美。而这些,都为黎锦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及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保护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指春风,锦绣千年。从国际文化交流角度而言,此次黎锦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为世界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的大门,让优秀传统手工艺走向世界,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这是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责任和担当,是新的起点而非终点。
相信在未来,黎锦技艺必将在进一步保护中焕发时代新韵,进入更大范围的视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南海时评评论员 杨彦婷)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