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场场自编自导的“村晚”和“家庭春晚”在各地轮番上演:1月29日,在万宁灯笼坡村吴宅里,一台别生面的“家庭春晚”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2月1日,儋州六罗村的第40届“村晚”将年味拉满,全村老少齐上阵,让这个夜晚热闹非凡……
过年就要有仪式感,看央视春晚是传统,而自办“家庭春晚”和“村晚”则是乐趣。吹拉弹唱、载歌载舞、非遗展示、表演诗朗诵,这些晚会的节目或许艺术性不算高,但贵在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浓厚的烟火气。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唱唱家乡美、侃侃身边事,再摆上“最懂你”的乡宴。于烟火升腾间,传递着快乐,也凝聚着浓浓的邻里乡情,促进了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被有效激活。在政府引导和村民自发参与下,各类孕育于生活、贴近百姓、突出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如“村VA”“村BA”等。“村晚”,更是成为“现象级”乡村文化产品,正在不断出圈、扩容,不少“家庭春晚”更是从最初的自家人乐呵乐呵,到深受全村欢迎。而这,也使得乡村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得到了具象化表达,为村民们提供了更鲜活的表达方式。
眼下,这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村晚”和“家庭春晚”,正逐渐成为欢度新春佳节的新年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既让游子们纾解乡愁,也使更多乡村人文特色、民俗风情受到关注、得以传承,助力乡土文化不断守正创新、繁荣发展,让这个年变得更有味、更有情。
未来,也期待有更多由农民唱主角的文体活动轮番上演,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赓续,为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南海时评评论员 杨彦婷)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