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海南 | 只“填坑”不“找平”?海口部分被开挖或破损道路修复被质疑“太粗放”

点击进入“问政海南”栏目

  南海网2月24日消息(记者 王康景)近日,有市民反映海口部分道路如金垦路、南海大道、龙华路等,路面被开挖或者出现破损后,修复时只是粗糙地进行回填,导致路面不平,给市民出行尤其骑行者带来不好的体验。有市政维修单位回应称,目前路面开挖修复质量监督机制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海口金垦路一处被开挖的路面回填时明显高于周边路面。记者 王康景 摄

  多处路面开挖或破损后回填修复“不找平”

  近日,记者根据报料来到金垦路、南海大道、龙华路等地走访。在金垦路靠近金南路路口的一处非机动车道上,记者发现一处此前疑似开挖用于埋设管道设备的路面在回填后明显比旁边原始路面更加“凸起”,且回填的部分水泥块已经出现了脱落。这处被开挖的位置横贯路面,回填后有的位置突出一旁路面约2-3厘米不等,不少电动车从该处经过时颠簸不已,车辆发出咚咚声。

  海口金垦路一处被开挖后回填的路面质量较差已经出现破损不平。记者 王康景 摄

  海口金垦路一处被开挖后回填的路面凸起不平。记者 王康景 摄

  在海口南海大道靠近京江广场一处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上,记者看到一处被开挖后进行回填的路面也明显没有“找平”,该处道路原先是水泥路面,开挖后的坑槽被用沥青回填,回填的位置也高出旁边水泥路面不少,导致许多电动车经过时咚咚响,颠簸不已,给市民带来不好的出行体验。

  海口龙华路一处路面开挖修复后明显高于周边路面。记者 王康景 摄

  在海口龙华路靠近海口市龙华小学附近的一处路面上,记者也看到了一处疑似此前开挖安装埋设设施后进行回填修复的路面明显“凸起”,由于此前回填时边缘的水泥松动脱落,靠近中间的回填区域比旁边的路面也高出不少,不仅让骑行经过的电动自行车颠簸,也容易造成车轮磕碰打滑。

  海口南海大道一处非机动车道路面被开挖后简单使用沥青回填,却明显没有“找平”。记者 王康景 摄

  此外,在海口安宁路靠近南海大道的路口位置,记者也看到一处面积较大的路面被开挖后进行了相对“潦草”的回填修复。原先的沥青路面被开挖后使用水泥进行回填,如今这些回填的水泥路面已经严重开裂、凹陷不平,部分已经遗失。

  海口安宁路一处沥青路面被开挖后使用水泥惊醒回填,回填后的路面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碎裂破损。记者 王康景 摄

  市政维修单位:路面开挖修复审批与质量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对此,海口市龙华区市政维修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区管道路为例,此前包括电力、通信、水务等有关单位需要开挖路面埋设设施或者进行设备维修等作业时,申请施工许可的审批需要由市政维修等有关单位的参与,不过目前主要是经过审批服务部门进行服务,而开挖后进行回填修复时,也没有要求市政维修单位等专业机构的介入和监督,回填修复的质量参差不齐。

  “比如有的沥青路面用水泥回填,有的水泥路面用沥青回填,回填时并没有与原先的路面进行‘看齐’,没有按照原先路面的设计标准进行修复,就容易造成市民反映的路面不平、破损等问题。”上述负责人说,有些施工单位在开挖路面后进行回填修复也许是为了节省资金或者图方便,只是使用水泥或者沥青进行简单的“填坑”,可能短时间内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但路面使用稍微久点,就会出现凹陷或者凸起,头一两年应该还比较容易找到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再次修复,但时间一长,有时候会面对找不到责任单位的情况,这时候只能由市政维修单位来修复。

  该负责人说,目前路面开挖施工的审批、回填修复等流程存在一定的环节缺失,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需要将相关的专业单位纳入监督机制,在开挖、回填修复的施工过程给予意见指导和质量监督。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问政进行时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