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饭是海南苗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以天然植物染就的斑斓色彩与软糯清香而闻名。制作时,一般以山兰米或糯米为主料,然后用枫叶汁浸染出黑米,黄姜捣汁调成黄米,红蓝草熬水烹制红米,再用特制独木蒸笼蒸熟。煮熟后的三色饭药味甘香,软硬适中,形态美观,因其用植物制作而成,更有开胃去火的说法。
三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通常在农历“三月三”节日期间制作并食用,既是待客佳肴,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庆食品。这天早晨,海南苗族家家户户都要蒸红、黄、黑三种颜色的糯米饭,接着拿来敬奉祖先,然后全家人团聚围坐在一起吃“三色饭”,以示吉利。
一碗特色的三色饭,历经了多种繁琐的自然工序。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一碗特色的三色饭,历经了多种繁琐的自然工序。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一碗特色的三色饭,历经了多种繁琐的自然工序。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一碗特色的三色饭,历经了多种繁琐的自然工序。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一碗特色的三色饭,历经了多种繁琐的自然工序。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上山采摘黄姜、枫树叶、红蓝藤叶,提前浸泡好植物染料。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上山采摘黄姜、枫树叶、红蓝藤叶,提前浸泡好植物染料。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上山采摘黄姜、枫树叶、红蓝藤叶,提前浸泡好植物染料。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将“染色”后的米放入木质蒸桶。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将“染色”后的米放入木质蒸桶。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将“染色”后的米放入木质蒸桶。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用特制独木蒸笼蒸熟饭。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煮熟后的三色饭药味甘香,软硬适中。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煮熟后的三色饭药味甘香,软硬适中。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蒸熟后的三色饭,色彩艳丽,一粒粒米饭晶莹透亮。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
一碗特色的三色饭
历经了多种繁琐的自然工序
上山采摘黄姜、枫树叶、红蓝藤叶
提前浸泡好植物染料
①将采好的三角枫嫩叶,捣烂,冷水浸泡七天后过滤后取汁,小火煮至70度,放凉水放米兑均匀成黑色;
②挖黄姜捣烂,放在锅里煮,待汁水降温与糯米一起浸泡;
③采摘红蓝草,放进锅里煮至叶烂皮绽取出过滤后放凉,放米搅拌至红色,时间越久,颜色越深。
④将“染色”后的米放入木质蒸桶,蒸好后可用新鲜粽叶包裹成一个个锥形,如此一来更方便将这份一年一度的独特美味赠送给亲朋好友。
⑤蒸熟后的三色饭,色彩艳丽,一粒粒米饭晶莹透亮,咬一口在嘴里,香润可口,松软甜糯,携带着植物特有的清香。咽下后,口中仍留余香与甘甜,在味蕾上瞬间找回浓浓的乡愁滋味。
文字综合海南日报、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邱苗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