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南海时评:高校博物馆值得被“看见”

  近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4.32%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应该向社会大众开放,56.61%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37.33%受访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起到补充作用。(中国青年报)

  高校博物馆,不仅是展陈的空间,也是学术研究的宝库,更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枢纽站”。

  你瞧,走进高校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在标本展台上,熊猫、藏羚羊、东北虎等现代生物标本展现着今天动物的样貌;旁边的透明标本盒内,熊猫牙齿化石、剑齿虎头骨化石等带人们穿越时空,探寻远古动物生活的蛛丝马迹。这些,不仅让观众在惊叹中领略了生物的多样性,更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了生物知识,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心;而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宋代物质生活展中,身着古装的少女演示着“七汤点茶法”,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宋朝,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与生活风貌。这样的展览,不仅让观众在欣赏中领略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更在互动中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然而,尽管高校博物馆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与独特的魅力,但有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却远远不如一些社会公共博物馆。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博物馆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与使命,积极寻求破圈之道。它们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展览质量与服务水平;通过开发数字化展厅、主题研学路线等创新形式,拓宽自身的传播渠道与受众范围;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与工作坊等活动,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与沟通。这不仅让高校博物馆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更让它们成为了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当然,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博物馆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与政策保障;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博物馆的引导与管理,推动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而广大公众也应增强对高校博物馆的认知与了解,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可以说,高校博物馆是一座座知识的宝库,是一座座文化的灯塔。它们值得被“看见”,更值得被珍视与传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学术与大众的桥梁,为社会的文化繁荣与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卢广甜)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地评线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