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成林
访谈嘉宾
海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何鸿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吴学品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王成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海南在促消费上具有独特优势。即将于4月13日启幕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对大力提振消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日报理论周刊今天推出“思想圆桌汇”,就海南如何发挥优势,提振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展开深入探讨。
扩大消费是自贸港建设题中之义
问:当前,“大力提振消费”被摆在重要位置。就海南而言,“提振消费”有何不同的意义;海南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消费?
何鸿: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提振消费”对海南而言,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是增强海南本地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提振消费需要政府实施一揽子政策举措,如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支付转移、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惠民生工程、补贴促销等,可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题中之义。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热带滨海旅游、高端购物、会展、国际教育、医疗康养、演艺、节庆、体育赛事等旅游元素,提振海南旅游消费,有助于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同时,作为自贸港,海南也有责任在提振消费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海南经济发展对消费增速较为敏感,需要打造稳健可持续增长的消费型经济。
吴学品:海南的消费提振,需依托免税政策、文旅资源、自贸港开放优势,结合国家政策支持的以旧换新和绿色消费,创新消费场景并优化消费环境,形成多维消费增长引擎。
其一,免税购物消费。海南的离岛免税政策是核心优势之一,对海南整体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
其二,文体旅商展融合消费。海南推动文体旅商展联动,开启“免税+文旅”模式,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比如,通过自贸港政策便利促进国际演艺活动落地;再如,大力发展游艇、邮轮、航天旅游等高端业态,通过游艇消费、航天旅游、医疗康养等高端业态吸引国际游客。
其三,绿色智能与以旧换新消费。一是汽车消费。扩大国四标准燃油车报废补贴范围,鼓励置换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支持环保升级。二是家电与数码产品。新增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品类补贴,推动绿色节能产品普及。三是家居消费,通过家装补贴促进家居环境升级。
其四,承接高端医疗与教育消费回流。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通过政策创新、资源整合和消费场景构建,拉动海南医疗旅游消费快速增长;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则通过“留学海南”品牌促进海南教育消费增长。
其五,新型消费场景培育。一是数字与健康消费。可引入AI技术,发展智慧零售、银发经济、医疗旅游等新业态。二是夜间经济与特色文化消费。通过夜间文旅项目、民俗文化体验等丰富消费供给。
打好“政策+资源+特色”组合拳
问: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有何优势条件;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努力?
吴学品:海南的消费提振优势在于“政策开放+平台整合+场景创新”三位一体。其一,免税政策与开放红利。一是离岛免税政策的核心竞争力。离岛免税购物已经成为海南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核心引擎。二是自贸港政策叠加优势。通过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等,显著促进了海南的消费增长。
其二,平台与展会优势。一是消博会的全球影响力。消博会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消费精品展,推动海南“买全球、卖全球”的消费枢纽建设;二是“三大境外消费回流”品牌。海南着力打造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品牌,承接海外消费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其三,消费场景创新与文旅融合。比如,文体旅商展深度融合。海南着力打造海口“国际演艺之都”、三亚“亚太游艇之都”、文昌“航天旅游之都”、乐城“医疗旅游之都”等,通过演唱会、音乐节、品牌展等新业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其四,营商环境优化与消费信心保障。一是“放心消费在海南”品牌建设。通过旅游投诉先行赔付机制、智慧监管平台等,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消费安全感。二是外资与人才吸引力增强。通过海南自贸港政策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医疗、教育等领域逐步开放,为消费市场注入国际化元素。
其五,双循环交汇点。海南作为双循环交汇点,依托自贸港政策,可高效对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激发内需潜力。未来通过优化免签政策、提升国际化服务,将进一步扩大入境消费规模。
王成军:海南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具有政策、区位与产业优势,应重点打好四张“特色牌”,推动制度红利向消费动能转化。
打好政策创新牌,释放自贸港消费潜能。海南应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消费规则体系,优化离岛免税政策,推动“即购即提”和“担保即提”便利化改革,探索“免税+”多元融合模式,打造虚实融合、多场景、沉浸式的免税消费体验中心,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
打好消费升级牌,构建服务消费新格局。依托港口资源、航天发射场、热带雨林等载体,发展邮轮游艇、低空飞行和环岛租车游等,推动“旅游+消费”转型。将优质医疗资源与自然资源相融合,培育康养旅居新业态,推动“医疗+消费”发展。深度挖掘黎族苗族文化、东坡文化IP,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打好数字赋能牌,构建智慧消费生态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展销平台,培育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境内境外联动、前店后仓协同”的消费矩阵,优化供应链效率,增强消费满意度和用户体验感。
打好开放合作牌,搭建全球消费资源配置平台。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消费枢纽,推动形成全球新品首发地首秀地,深化与RCEP成员国之间合作,完善跨境服务贸易管理体系,促进全球优质商品和消费资源加快向海南汇聚。
打造配置全球消费要素的“超级接口”
问:即将举办的消博会,是我国唯一以消费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提振消费上,如何发挥这一国际消费平台的作用?
王成军:消博会是海南链接全球消费资源的重要展会,需以“平台+”思维放大溢出效应。
打造政策试验平台。依托消博会的窗口效应,推动“零关税清单”动态扩容, 试点“展品变商品”快速通道,优化“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探索离岛免税与展会联动机制,试行“免税预购+口岸提货”服务,构建“前展后仓”一体化供应链体系,让参展品牌高效转化为消费增量。
建设融合发展平台。建议设置“文旅消费融合展区”,打造沉浸式“免税+”消费场景,举办全球消费趋势论坛,促成产业合作项目,创新“科技展演+新品发布”模式,为中国智造搭建国际化展示舞台。
创新数字赋能平台。搭建“元宇宙消博会”线上展馆,扩大展会辐射半径,试点使用区块链溯源系统提升消费体验,利用数字消费平台探索数字贸易规则,为全球数字消费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搭建资源配置平台。设立RCEP精品展区,实施“全球新品首发计划”,并组建国际采购商联盟,构建“展前需求匹配+展中精准对接+展后跟踪服务”全链条贸易网络。通过上述四大平台建设,推动消博会成为全球消费要素配置的“超级接口”,为全国消费提质扩容提供“海南方案”。
何鸿:一是提升消博会的全球吸引力。搭建稳定的国际交流平台,形成国际消费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并促进离岛免税销售与国货精品国际推广的融合。此外,引入更多国际高端品牌和外贸优品,提升消博会全球影响力。
二是全方位消费扩容与品质升级。消博会应紧紧围绕世界技术前沿和消费新趋势,展示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领域的最新产品,让消费者体验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穿戴智能设备、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针对首发经济、银发经济,设立特别展区展馆,提升吸引力。
三是从展览馆扩展到全岛展览。采用全岛办展模式,联动免税店、高端购物场所、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消费场景,实现“展城融合”,更好地发挥这一国际消费平台的作用。
原标题:联通中外 打造消费“引力场”
责任编辑:郭微微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