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六水共治 | 陵水新村港:产业支撑渔民转产转业 渔民吃上“旅游饭”

  打好治水攻坚,着力补短板、建机制,实施精准治水,打造河通渠畅、水清岸绿、美丽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支撑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海南“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其中,退塘还湿还林,引导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海域生态环境修复是“六水共治”的重要一环。目前,海南的重点海湾生态治理、渔民转产转业取得哪些初步成效,还存在哪些短板?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走访调查。

  疍家渔排周边环境越来越好,水质变清了。记者 陈卫东摄

  旧渔排变新民宿,水质清了海湾美了

  陵水新村港:产业支撑渔民转产转业

  尽管刚过元旦小长假,但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新村港内依旧门庭若市,游客络绎不绝。搭乘摆渡小船往疍家渔排观光,蓝天碧海、白鹭飞翔、涛声阵阵,前来观光打卡的游客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样的美丽海景。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进行“拆排清塘”加快海湾生态整治的工作推进下,渔民们对新村港的生态环境日趋变好感触很深:水质越来越好,海湾越来越美,前来游玩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曾经乱搭乱建的小渔排变得整齐有序,有些开发升级成为海上民宿,渔民也吃上了“旅游饭”;凭借着养殖技术,渔民走向深海养殖,年收入稳定丰厚;还有的渔民自主创业,做起了海鲜干货的生意……

  疍家渔排周边环境越来越好,一只白鹭在浅滩悠闲地散步。记者 陈卫东摄

  疍家渔排周边环境越来越好。退潮后,游客在沙滩上捡贝壳。记者 陈卫东摄

  曾经

  渔排无序扩张污染严重

  “新村港以前渔排无序扩张,特别是渔排养殖,这样的后果就是水质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越变越差,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渔民。”7日,在新村港海上民宿,渔民李小丹对记者说道,她对整治前后的海湾环境感触很深,2008年她从广东回乡创业,就投资养殖业,李小丹回忆,当时新村港的渔排养殖是密密麻麻的,渔排养殖区产生的饵料沉降于海底腐烂,使附近海域溶解氧含量低,养殖区的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水质变差后鱼虾的存活率甚至都没有达到一半,渔民哪能赚到钱呢?”李小丹也为此“吃了不少亏”。

  疍家渔排周边环境越来越好,白鹭成群。记者 陈卫东摄

  疍家渔排周边环境越来越好,白鹭成群。记者 陈卫东摄

  2017年,新村镇政府开始推进清排拆塘治理潟湖和海湾生态环境。渔民李小丹积极响应,拆掉自家鱼塘,并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在海上疍家民宿从事休闲渔业项目。“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现在生态环境变好了,来游玩的旅客络绎不绝,我们有信心能做的更好。”李小丹说道。

  疍家渔排协会会长郭玉光说,经过整治环境变好后,渔民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以前渔民随手往海里丢垃圾,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也组织海上环卫车定时到渔排收取垃圾,确保垃圾不入海。”郭玉光说道。

  突破

  产业支撑渔民转产转业

  “我之前是在渔排上养殖,渔排在禁养区,刚开始说一定要拆掉我的渔排时我是十分不理解的,同时也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自己不养鱼了能做什么。”渔民许先生说,经过当地政府的引导帮助,许先生一家到海上垂钓平台就业,“我负责开船,家长也在船上务工,现在一家人年收入基本在10万元左右。以前养殖的风险大收入也不稳定,我们是政策的受益者。”许先生说道。

  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党委副书记纪新帅告诉记者,“拆排清塘”工作开始前渔民并不配合,“让他们放弃祖辈做下来的养殖行业,渔民是没有安全感的。”纪新帅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下,新村镇以产业支撑作为突破口,引入企业成立深海养殖合作社,让渔民既可以“操就业”,又能顺利实现转产转业。目前新村镇共有17家深海养殖合作社,在港外新建了1.2万亩的深水网箱养殖,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渔民从以往的出海捕鱼“看天吃饭”,向现在的深海养殖“凭技术致富”的转变。

  创新

  打造海上民宿渔民吃上“旅游饭”

  7日,在海上疍家民宿内,游客们正在渔排上享用着他们刚赶海抓上来的虾和海螺,“海上民宿很有意思,住渔排、赶海捞海鲜、划船,这些都是别的地方体验不到的。”一位游客说道。

  游客在海上民宿吃海鲜。记者 陈卫东摄

  近几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疍家渔排协会的不断摸索和尝试,租用渔民的旧渔排改造升级打造成为小型的海上疍家民宿。得知项目筹备后,李小丹和几个渔民积极响应,参与到民宿的筹备工作中来,“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很多渔民的支持,很快,大家众筹了近200万元启动海上民宿的升级打造。”李小丹说,去年5月份海上疍家民宿试营业以来,4间住房每天都客满,有时候游客还得提前预约订房,试营业的“火爆”给予了渔民们莫大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上疍家民宿为渔民提供25个就业岗位,海上疍家民宿还在筹备第二期,“目前我们已经筹集到资金,正准备动工,改造好后我们还有20间套房,提供近40个就业岗位。”疍家渔排协会会长郭玉光说道,吃上“旅游饭”的渔民也初尝甜头,为转产转业树立了不少信心。

  规划

  下“绣花功夫”规划发展

  陵水在“拆排清塘”加快海湾生态整治方面下“绣花功夫”,清退曾经污染严重的池塘养殖、渔排养殖、海上餐排,引导转产转业的渔民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往岸上走……记者了解到,陵水多举措并举促进渔民转产转业,不仅打造海上疍家民宿、海上垂钓平台;引导发展深海养殖业;还依托新村菜篮子基地、盐尽村哈密瓜种植基地等农业种植基地的发展,引导渔民就业;同时,打造“夜市一条街”,鼓励渔民自主创业等等。

  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党委副书记纪新帅说,镇政府还将对已拆除的451户渔民进行新一轮的就业情况摸排,“我们要了解这些渔民有哪些还未能就业,并了解他们存在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为他们提供帮助。”纪新帅说。目前,新村镇已经完成在禁养区、限养区内的“拆排清塘”工作,下一步陵水黎族自治县还将精细规划打造新村港,根据规划把海湾建设打造得更美更好。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易帆/文 陈卫东/图

责任编辑:曾令瑾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好案例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