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百年醋坊的"新掌柜":延用传统方法酿醋 传承食品醋文化

  国际在线报道(宁夏站记者 郭长江、徐升、纪翔、 实习记者 靳树言):酿醋,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一门古老手艺。随着机器普遍使用,工业制醋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但是,在中国的农村及边远地区,仍然有些人一直延用传统的方法酿醋。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镇的靳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所有的醋完全同步,比如你搅不均匀的话,上面的醋热,它会先沉了,底下醋还没成,先沉的醋在一两天内不淋的话,它就坏了。”

  这个正在介绍如何制醋的人名叫靳海波,今年45岁。小时候,他的功课其实很好,但是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看到家里的醋坊总得有人继承,于是,放弃了曾经所有的梦想。

  冬至是一年中的第22个节气,照例也是醋坊酿醋的日子。靳海波说,节气里面酿醋可是大有学问,冬至酿的醋最好,酸度可口,保存期能长达一年,“按照节气来,新鲜的粮食做的东西香;要播种的粮食是有活力的。俺要把醋还原到最原始的做法。三千年前就是用粮食做,没有防腐剂,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

  几天后,煮过的粮食加入手工制作的醋曲后成为液体醋曲,液体醋曲开始在缸里发酵,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刚开始,靳海波都是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做醋,慢慢地,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现在所有的工序,从粮食配方,到曲子改良,到下颗子的改良,到盘醋的改良,所有的东西,已经继承了古人的做法,而且全部发扬了,比以前效率高得多了,没有按照老一套原地踏步不走。”

  别人家做醋,都是淋制一遍,叫单醋。靳海波做的醋,必须淋上三遍,制成双醋。这样的醋,口感好、酸味醇厚,更不容易变质。靳海波还专门给他的双醋起了个别致的名字“淼鑫”,“这水的循环至少三次才能成醋。所以我们选择了‘淼’字。这个‘鑫’字,啥最值钱,我觉着粮食最值钱。‘鑫’我看着像一堆粮食。我就是用水和粮食把这个醋做成。只有想的这么好,就把它做上这么好,有最古老的醋的味道。”

  靳海波不但传承古老的制醋工艺,而且也继承了质朴的做生意传统。他酿的醋在村里、镇上、县城都很有名气。由于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口感又好,酿出来的醋从来不愁卖。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靳海波的醋已经卖到了北京、上海、广东。但是,醋的产量一直还保持以前的水平。靳海波说:“我做的这个醋,不仅仅是食品醋文化,还有一个道德文化,还是一个经商文化。这些东西都是一个古老的传承,我要把这个传承给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能传承这种精神的人。”

责任编辑:王海岚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看天下

读懂中国放眼全球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