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濒危动物保护面临种源交流难题

  新华社兰州10月30日电(记者任延昕、张睿)记者从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了解到,保护中心内的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野生双峰驼等濒危动物保护目前面临种源交流难题,造成种群质量不高,甚至退化等问题。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赛加羚羊等濒危动物自20世纪从美、德、俄等国引进,之后十几年未开展引种交换工作,目前种群内近亲繁殖现象日益突出。

  “提升种群质量的重点在于进行种源交流。”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业务科科长李岩说。

  针对种源交流,甘肃濒危动物保护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地考察制定了对应策略。

  2017年6月,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与新疆野马繁殖中心“跨省联姻”,一次性引进了7匹普氏野马。目前,这7匹普氏野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状态稳定,其中两匹母马有希望在明年5月产下小马。

  “近年来,我们与全国各地的野马繁殖中心合作,通过与外省的野马种群引种交换提升普氏野马的种群质量。”李岩说,“野生双峰驼则主要通过野外救助的方式增加其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赛加羚羊比较特殊,其野生种群在国内已经绝迹,只能从海外寻找种群交流的对象。”李岩说。受制于时间、地域等条件,跨国合作比较困难,目前对保护中心内现有赛加羚羊的种群保护便是在疫病防治方面加大力度。

  “我们每年投入5万元左右用于疫病防治。”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业务科科长赵建友介绍,环境监测、消毒防疫、饲料管理和定期驱虫是加强防疫的主要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成立于1987年,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总面积18万公顷,全境属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西南侧,中心主要从事濒危珍稀动物的拯救、保护、繁育研究和沙漠综合治理工作。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