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镊子作笔,以粮食为墨:五谷杂粮“画”出脱贫致富路

  新华社石家庄11月6日电(记者梁文雅杨知润缪异星)小米、绿豆、燕麦、芝麻、玉米……这些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五谷杂粮,却是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的致富“金饽饽”。当地村民用五谷杂粮作画,不仅打造了年逾千万元的“粮画”大产业,还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在河北省率先跨入“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行列。

  寿东村地处黑龙港流域,过去是一个没山、缺水、少绿的省级贫困村,全村188户中有91户是贫困户。“粮画”产业的兴起,让其成为远近闻名的“粮画小镇”。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告诉记者:“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2000多元,去年已经达到了17000多元,是因地制宜引进粮食画这个特色产业,让百姓脱贫走上了富裕路。”

  张海增是寿东村培育“粮画”产业的农民企业家。2014年,在馆陶县的扶持下,他将自己的粮艺公司搬回到寿东村,并以粮食画为发展核心,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作画培训和就业岗位。

  名山胜景、成语典故、卡通人物、飞禽走兽等“粮画”作品挂满了贫困户师献巧160多平方米的画室。她以粮食画制作为业,如今不仅脱了贫,还于去年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富裕起来的师献巧在自家院子西侧的空地上,建起5间新房用作粮食画工作室和体验室,带着村民们一起制作、共同致富。

  用镊子作笔,以粮食为墨,正同村里的姑娘们一起作画的师献巧说:“正在制作的这一批粮食画,是外地客商专门定制的,一些订单已经排在了一个月之后。”提起粮食画的销售,师献巧笑着说:“一幅画卖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刚做好的一幅长图卖了16000元,只要作品好产品销路不用愁。”

  在寿东村,像师献巧这样开“粮画”工作室的人在村里已有一大批,还有更多的人选择在画室上班或以灵活的方式在家里领料加工。“只要正常做,她们年增收两三万元没问题。”师献巧说。

  “粮画”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寿东村从过去脏乱差的贫困村“破茧成蝶”。自2014年以来,寿东村以粮食画为支撑,设立了“粮画基地”“粮画博物馆”“互联网+乡村旅游制作室”等不同类型的产业空间,并流转旧院落打造文创工作室、手工体验室等项目。2017年,其“粮画”销售额达到1300余万元,成为馆陶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付仁说,未来将同周边村镇一起打造“一镇四社区”的万人小镇,建设全国粮食画和手工画中心,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