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自信 守正创新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这是对中医药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的高度评价,更是赋予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一次次决策部署、一项项政策措施,为中医药事业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使我国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展示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注和关怀,极大振奋了中医人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下一步的奋斗提供了发展方向。

  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具有独到的内涵特质、思辨哲理,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命至上、厚德载物的精神关怀,彰显着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生存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可以为振兴中医中药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更可以帮助人们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对提升中华文化自觉、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哲学角度看,中医药学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诊断、治疗、药理、药方进行长期的具体结合,树立了顺应自然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医化。

  从科学角度看,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源于治病防病的实践,涵盖理、方、法、药,非常完备,又用理论指导新的医疗实践,属于整体论、系统论的复杂科学。中医药学在实践检验中不断继承创新的思维方式、论证方法和理论模型,正是其几千年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重要法宝。

  从实践角度看,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记载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临床的中医药理念、方法正在用起来、活起来,中医药知识愈发普及,国际传统医药科技合作逐步深入,国际话语权逐步增强,中医药文化正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深耕细作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迫切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核心,就在于中医药学思维的规律。这份规律恰恰又是中医药的精华和命脉,浓缩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凝结在疗效显著的经方验方中。

  坚持研读经典、推动活态传承是守正的两个重要途径。研读经典,就是强化中医药学自身的科学精神,就是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回归朴实的自然科学之路,调整看病的思路、角度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活态传承,就是总结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就是研究掌握老药工技术、技艺,就是培养一批师承体系明确、专业能力特点突出的骨干医师、药师,带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

  守正方可固本,创新决定未来。中医药创新的核心要义,在于以中医思维精华和价值观念为主导,以现代医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为支持,用现代科技理念为传统赋能,为理法方药找到与之精准匹配的科学语言,守住中医药特色及优势诊疗领域,拓展中医药发展空间。

  中医药如何创新?一要讲证据。做好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充分利用数据科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中医药临床效果搜集和客观评价,探索建立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体系,从优势病种、重点病种和拓展病种中拿出高级别证据,形成一批中医特色诊疗方案、标准指南、专家共识。二要扩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药科研支撑平台、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三要强转化。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转化形成一批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药新药、先进装备等系列产品,促进优秀研究成果投入市场应用。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落脚点,在于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辐射引领,夯实服务能力。推动区域间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积极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快打造中医临床能力强、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功能布局优化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开展科室间、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西医协作,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科创引领,增强发展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原创经验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产生原创性重大成果;面向经济主战场,强强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疗企业,搭建中医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平台,强化全链条设计,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中医理论、中药资源、现代中药创制、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布局实施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中医药科创工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重大疾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及人口老龄化等民生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优势病种、特色疗法和预防措施。

  人才引领,提升核心实力。重点塑造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特色人才,重点培育一批学科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集各类高水平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围绕学科紧密需求,拓宽引才视野,构建多元引才网络,着重引进高精尖紧缺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随时发现、随时引进、随时聘用;助力人才提速发展,加大经费投入,以精准资助和科研专项为牵引,以四重建设为支撑,以绩效分配为杠杆,集中核心资源,分层分类助推人才成长,支持人才潜心开展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精益引领,强化管理效力。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以“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为目标,对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进行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充分开发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信息支撑,对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管理和有效使用,推动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提升运营管理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公益性、整体性、融合性、效益性和适应性。

  (作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理论头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