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记|刘醒龙:莫把南海当天涯

>>>点击进入专题<<<

莫把南海当天涯

——海南日记之九

刘醒龙

一道高过一道的涌浪终于出现了。

出来整整十天,目的就是为着这一刻。

南海!南海!我一直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赞美的南海!

南海!南海!我一直用各种各样的时刻想念的南海!

这之前,见识过五公祠,见识过红树林,见识过老爸茶,见识过铜鼓岭,见识过宋氏祖居,见识过圣贤文庙,见识过清得令人心软的万泉河,还有其他等等,于我内心,这些都是从文化情感到自然知性的铺垫,都是为了更深情地亲近南海,更深刻地固守南海。

无论怎么说都可以,反正就是一条——

那个去过一次南海的人是我。

那又去过一次南海的人是我。

再次得到丁点机会就赴约奔来南海的人还是我。

三沙市北礁附近海域。记者 姚皓 摄

下午一点过后,租借的渔船驶出的三亚最南端的一处渔港。

停泊在港内的千吨以上级大船,船首高昂,整整齐齐地排着长队。这条五百吨级的小船,鸣着长笛,贴着它们腰间不无骄傲地缓缓驶过。钢铁打造的大船们不知如何作想,上面的船工和水手,不怎么情愿地挥动双手,海风吹过那比深海海水还要黑几分的手臂时,那样子不像是手臂在动,而是由于海风在动,不得不勉强随风摇摆。或许这是休渔期常见的情形,习惯在南海的惊涛骇浪中待上半年,也不情愿在港湾的安静闲适中懒散半日。这样的情形,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到南海相比较,自己的内心也有了前两次不曾有过的感觉。

租借来的渔船载着一帮考古队员,连同我们这些随船采风的男女,将船舱上上下下挤得满满的。除了船工,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出海。似这样凭着一叶渔舟,去往天涯海角之外的南海,对于我也是第一次。接下来要与温情的南海相处整整十天,也是第一次。要与狂暴的南海相处十天,也是第一次。

前不久,去北京参加一个文学活动,见到陈忠实的儿子。听说是我,他马上过来,面对面站那在那里,说了很长一席话。在他看来,父亲去世之后,朋友同行写了许多纪念文字,其中最好的是我写的那篇《去南海栽一棵树》。他说他读了好几次,每次读来都会笑一阵又哭一阵,哭一阵又笑一阵,觉得活生生的父亲还在眼前。我自然晓得这篇文字的与众不同,那是陈忠实去世时自己强忍眼泪写下的。其中又以自己在海南与老陈偶遇,然后结伴在南海边缘上转了一圈,中途上去一座小岛,联手种了一棵椰子树的经过为主要内容。那也是自己第一次踏上碧波,从此对南海有了感性认识,当然也包括也对老陈有了感性认识。事实上,这时候的南海,还没有完全彻底地形成无可替代的风景,只要提起来说南海的事,免不了是要捎带上陈忠实。那可是曾经将武汉东湖感叹为大海的西北汉子,以黄土高原之心来比南海,南海的内涵与外延,是要多出一种贤哲趣味的。

船员们欣赏沿途风光。记者 姚皓 摄

渔船以十一节左右的速度在海上行驶。过了碧蓝海水区,进到深蓝海水区后,浪越来越大,大多数人都扛不住,纷纷找出晕船帖,粘在自己的耳根与肚脐上,手脚慢且反应重的人已经趴在船舷上,难受地对着海浪发泄难受了。算起来,这渔船上我是长者。一上船我就提醒几位兴高采烈的年轻人,南海在某些方面与青藏高原的性情差不多,你对它表现足够尊重,它对你就会还之以谦谦君子之礼遇。反过来蹦蹦跳跳过头了,不知哪一个浪头轻轻顶一顶船体,就会将船上的人打回原形。我的这点经验是第二次来南海时积攒下来的。

第二次来南海是2016年7月上旬,那一回我们的队伍颇为雄壮,一路上所乘的船只吨位之大,也配得上这雄壮。正所谓大有大的难处!船再大有南海大吗?再大的船能比得过海边那白如散雪的柔美沙滩吗?差不了多少就到万吨级的船,被我们看成是大船,这样的结论南海根本不会承认,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将上船后不断手舞足蹈的那些人,折腾得东倒西歪,乖乖地躺在各自的小床上。在南海面前,那些若能称重,至少是亿吨级的岛屿礁盘都是乖孩子,人在南海面前如何区分,从来就不是南海账簿上要记下来的事情。

惯于教诲人的南海溅一朵浪花足够醍醐灌顶。

惯于与浪花相处的船工安然坐在船舷旁与南海做伴。

观看他们的样子,无非也是百行百业中做久了的老师傅,把深奥不当深奥,将厉害不当厉害,既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不是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反倒有些守株待兔的意境,待在南海这无边无际的课堂里,或是恭听师授,或是自学成才,只要不骄不躁,慢慢地总还可以学得一些要领。

一艘全身通白的船出现在前方的海平线上,我们的船紧走慢走,它都在那里,不大不小,不远不近,正以为会长时间陪伴下去,忽地一下,那艘白船就消失了。像是前方有片如同巨大山谷的海谷,说不见就不见了。海水越来越黑,连天际也染黑了,人还是那么多的人,说话的也没有减少,船舱和甲板却安静下来了。在别的船看来,我们的船也是如此,任凭烟火话题说得活色生香,这一刻也已经深陷苍茫,不与知之。

船员在海钓。记者 姚皓 摄

夜深的某个时刻,后方传来消息。

有台风正在南海海面上生成,十二号前后会影响我们将要到达的目标海域。

我经历过陆上台风,那是在宝岛台湾的台北市,台风来时,还特地出门到外面站了两分钟。

我还经历过海上台风,第二次来南海时,有台风预计与我们相同时间到达相同海域,我们一点也不敢耽搁,赶紧调转船头,提前两天返回文登港。

这一次,台风又不期而至,年轻的考古队长波澜不惊地表示,我们的船会停在礁盘里,不会有事。

没有惊奇就不是南海,没有惊喜也不是南海。

然而,再大的惊奇,再多的惊喜都不是南海。

因为,只有南海才是南海。我们想去南海,南海就在南海,而不是天涯。

2021/6/9于三亚至北礁途中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邓洁仪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