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杨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内核。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与国运、民魂紧密联系在一起。

  “文化价值”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与挫折的经验基础上的自信,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身份,是面对西方文化时能给我们自己以定力与清醒的自信。中华文化鲜明的文化特点构筑中华文化价值,并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化鲜明的文化特点,就是长期以来被中华儿女所接受的,并且至今仍然存在于我们心头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比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内修外融”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内修外融”特点的突出表现。《周易》最早提出“中道”概念,“和谐”是由“中道”衍生出来的,“中道”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有原则的“求大同,存小异”,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无疑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从未断流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因为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发展与改革当然会产生新的矛盾与问题,但是只要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问题与矛盾就一定会得到解决。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治理庞大而错综复杂的社会体系所信奉的理念。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进程中,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文化特点与文化理念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

  “历史参照”的自信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风雨,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从文明史角度回顾历史,中国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之中国”,先秦以前,与世界其他古文明同时存在,但受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文明古国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但在中国内部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第二阶段“亚洲之中国”,从秦朝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这一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主要是与亚洲国家有交流。虽然有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欧洲人来到中国,并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但这一时期的交流更多局限于亚洲地区,比如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代开创万邦来朝的盛况。第三阶段 “世界之中国”,主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从此饱受战乱,历经磨难,备受欺辱。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之日起,在艰难与斗争中寻求挽救中国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1949年开始,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奋起追赶,在艰难选择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

  “现实努力”的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定力与稳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变,因为它是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它能规范文化秩序,为我们提供价值尺度和是非标准。秉持不变,才能够使中华文化在发展中“万变不离其宗”。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时刻保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变”与“不变”中,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与自信。

  “开创未来”的自信

  未来,对中国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机遇。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带给世界的是合作共赢,为人类、为世界提供一种新型文明、一种新型道路。

  未来的中国,首先是中国的中国。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比谁都知道中国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依据什么样的国情,坚持什么样的道路。中国在数千年的磨砺与奋进中,创建了自成体系的道路与文明。中国与众不同,虚怀若谷,更愿意博采众长,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并坚持自己的独特性。中国必然会深刻影响人类和世界的未来。

  未来的中国,也是亚洲的中国。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认识到自己是亚洲的一部分,认识到自己与亚洲其他国家长期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作为人类主要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将共同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不搞自我封闭,也不搞唯我独尊。

  未来的中国,更是世界的中国。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中华文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也是饱经忧患的文化,我们经历了辉煌与艰难、停滞与突破、危机与转机、彷徨与沉淀,受到过严重的挑战与欺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获得了醍醐灌顶的洗礼。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奋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作者为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杨彦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琼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