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财新鲜·博鳌 | 封关运作之年,与全球成功自贸港政策互鉴、功能对接,海南应该怎么做?

点击查看视频

南海网记者 汪慧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较过去四届相比,本届论坛规模和规格双突破,而海南自贸港的发展,依然是参会嘉宾们关注和议论的重点。

资料图: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琼海博鳌段。记者 刘洋 摄

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于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首次设立,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和海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框架下主题论坛之一,旨在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全球自由贸易园区交流合作和功能对接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是第五届。

相较前四届,今年分论坛有诸多创新亮点,不仅规模和规格双突破,主题议题宏观务实相兼顾,国际元素也更丰满。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蔓延,全球自由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和全球自由贸易的“枢纽节点”,自由贸易区(港)如何在交流合作中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如何在功能对接中促进世界融通,如何在政策互鉴中实现自身转型发展与竞争力提升,是全球自由贸易港面临的重大课题。

“虽然全球自由贸易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受到影响,但未来开放依然是全球贸易的主流。”“自由贸易区(港)应致力打造未来的跨国公司。”……在高端对话环节,嘉宾碰撞观点,共话自贸经验,进行思想交锋的同时,纷纷对为推进全球自由贸易港的合作建言献策。

值得关注的是,短短两小时的高端对话,海南屡被提及。不仅是因为凭借过去四届成功举办论坛,海南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了开放成果、推动了国际合作,也因为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随着封关运作的临近,海南自贸港更迫切地需要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国际平台,向全球发出加强与其他自贸园区交流合作和功能对接的重要声音。

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中,“双15%”税收政策很有吸引力,建议海南利用政策把对外贸易的“蛋糕”做大,努力增加国际贸易总量,提升国际化水平。

总部位于迪拜的世界自由区组织成员来自142个国家,在中国在内的45个国家设立了地区办公室。其首席执行官萨米尔·哈姆罗尼认为,当前自由港自由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地方。他主张把激励性的政策和创新给到投资者以及相关机构,让百姓能如何从中受益,并且重视政策的可持续性。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成员、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执行主席、博鳌亚洲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委员会主席梁维特认为,澳门、香港和海南同为自由贸易港,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比如海南发挥政策优势,澳门发挥精准联系人角色,吸引合作伙伴透过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把内地有关企业带到全世界。

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国际关系大使林起模非常看好海南与济州的合作机遇,他认为未来双方可以沟通跨境数字签证事宜,让两地的学生、企业家、学者可以互相交流与沟通。

金融专业出身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创院院长白士泮围绕海南在金融领域打造独特优势建议,“海南利用好当前的区块链数字技术,发展金融市场对海南而言是一个大好的机遇,有望实现飞跃式的发展,打造金融新蓝海。”

在论坛上,与会各方围绕海南自贸港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聚焦货物、服务、资金、数据等要素自由便利流动,与国际成功自贸港开展政策互鉴和功能对接积极建言献策。

观点的碰撞、中肯的建议,都饱含着世界对海南的关注和期待。

如今的海南自贸港,正逐渐成为中国开放的新高地,投资兴业的新热土。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海南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先行先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落地实施“零关税”清单、15%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加工增值30%内销免关税等自由贸易港政策,上线运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2024年,海南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十足,其中货物贸易增长20%,服务贸易增长23.9%,实际使用外资、对外投资规模排全国前列。

今年是海南自贸港扩大开放、封关运作之年,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海南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嘉宾们提出的推动海南自贸港与其他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对接的行动建议值得深思和消化。

值得振奋的是,论坛活动上,借助博鳌平台,海南再次发出有力的声音,贡献“博鳌智慧”:海南自由贸易港愿与全球伙伴一道,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合作聚创新之势、以共赢谋未来之局,为全球自由贸易注入更多确定性。

海南围绕五个方面发出倡议,一是共同推进规则与机制“软联通”;二是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三是共同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产联通”;四是共同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绿联通”;五是共同推进强化常态化对话交流“智联通”。

可以想见,封关运作后,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世界各地的贸易投资自由便利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与中国内地超大规模市场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相聚博鳌、关注海南,期待海南借力博鳌,与更多世界其他经济体深度互动合作、同向而行。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韦晓凡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